【#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高考新政要求》,欢迎阅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高考新政要求
吴万强;程玉林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 【年(卷),期】2017(000)003 【总页数】1页(P50) 【作 者】吴万强;程玉林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 文
按照《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的要求,我省2016年秋季升入初一的新生,到2019年秋季升入高一后,将不再分文理科,2022年将搭上高考改革的“首班车”。这一次高考改革,是我省考试招生制度的一次彻底的、革命性的变革,必将对高中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要适应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就必须按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用分层、走班、选课等方式,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传统教学目标重视“双基”,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后来又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反观我们的教学,不少学校却是“缠绵”在“升学率表达”“功利性追求”“快餐式变现”的教育程式中,“延长教学时间,增加劳
动强度”成为不少学校的“取胜之匙”。学校要的是人数和分数,教师要的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取得好的学科分数,至于提供的教育是否是学生的需要,是否适合学生,学生的情感和兴趣需要是否得到尊重全然不顾。如果我们的目光不能落在比高考成绩更远的地方——学生一生的发展上,那么新的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
分层走班教学将成为今后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和有力抓手。很多学校按学生总成绩设置快班与慢班、实验班与普通班等,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将总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入同一层次班级,按统一要求实施教学,忽视了学生学科差异和个性需求,教学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而且容易产生“标签效应”。本次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原有班级分层基础上,按学生学科差异和个性需求,进行精细化学科教学分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为此,必须加强分层教学管理。(1)教学中要突出分层的重点,真正实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2)分层教学试点工作要循序渐进、梯次推进,可以从少数学校、个别学科、部分老师、部分学生先行试点,谨慎而为,边试边改,梯次推进。(3)在原有班级设置的基础上,按试点学科分层设立教学班,实行行政班、教学班双线管理,建立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教师和成长导师“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4)引入过程评价的学生管理办法,将学生每节课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以及考试成绩,与学分认定和最终成绩结合起来。(5)建立分层班与行政班并行的双重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办法,参考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日常教学巡查、学生学业质量、学习态度的反馈等方式形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
“选择性”是本次高考改革的重要设计逻辑。在新的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背景下,一刀切的课程将不能满足学生“私人订制”的多样化需求,学生选择多样化和适切性的要求给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序性提出了挑战。在分层教学改革
试验中,应处理好课程开设和指导学生选课中的三个关系:(1)处理好国家要求、学校实际和学生兴趣之间的关系。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按照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然后根据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设施开发顺应学生成长需求的多样课程,最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倾向进行合理选择。(2)处理好高一、高二和高三的关系。高一年级全面开展培优和补缺工作,同时培养、发现学生兴趣特长,以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拓展性学习为有效载体,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打好基础;高二年级根据学生的发展现状及特点,重点开发与学生选修兴趣密切相关的、以学科为轴心的选修课程;高三年级以复习备考为主,重点在与高考考点相关的内容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3)处理好必修、选修与校本课程的关系。要防止只围绕高考科目开设课程,弱化课改要求,挤压选修课程的课时。不要把选修课理解为副课,选修课和必修课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长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要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同时,在教学计划和课程编排上,可能会出现长课和短课、大班教学和小班教学、学段和学期相结合的安排,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和探索。 新的高考改革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挑战,也为纵深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只有站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思考当前的课堂教学,用分层、走班、选课等方式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对接高考制度改革,才能真正分享高考制度改革的“红利”,增强高中教育发展的“获得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ea2802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