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倾城之恋》有感》,欢迎阅读!
读《倾城之恋》有感
初看《倾城之恋》,顾名思义,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段爱情,一座城,换句话说是一座城池浸透着浪漫的恋爱气息,是美好的。但深读文章却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虽然故事以成全两人圆满的爱情结束,但细细品味,这圆满的背后却透着几丝悲凉。
故事讲述了二十八岁离婚女子白流苏和富家公子范柳原的爱情“拉锯战”。白流苏遭受不住亲人的冷漠,急于找个归宿,便想与范柳原结婚,她是个坚强又无奈的女人,她明白只有婚姻才能和面前这个男人维持长久的关系,求一个稳定。然而范柳原却因家庭的境遇缺乏责任心,久经社交的他喜欢风流倜傥,不想娶一个不爱他的女子拘束他的自由。于是两人步步为营,开始了一场爱情心理战,最后在香港战争后成就了一段倾城之恋。
我不想仅从爱情方面描述我的感受。主人公白流苏的经历,让我对亲情有很大的感触。流苏是一个坚强的女子,在压抑,畸形的生活环境里,选择了出逃。我敬佩她的勇气,在那个不堪的社会里因为丈夫的不争气毅然选择离婚回娘家。可她始终是一个在经济上柔弱、无助的女子,面对母亲的守旧、哥嫂的冷嘲热讽,在家中无一席落脚之地。苦命的女子流苏虽看尽世态炎凉,但逃离的方式也只能是依靠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于是她必须妥协。现实与性格间的
矛盾,让她不得不多些心计,目的是保护自己。不幸的命运让她抵触周围的世界,不敢轻易相信别人,让她心里最简单、真挚的情感不得不徘徊在疑虑、猜忌、金钱、责任、虚荣之上。流苏是当时封建社会离婚女人的真实反映,她们不得不忍受排挤、冷漠的折磨。当时的社会里女人没有多大的权利,大家认为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哪有覆水再收的道理。这里包含了严重的封建陈旧观念,淹没了人性的善良温暖。亲人不是应该和其他人不一样,不事事向钱看,给予彼此的是爱和关怀,家永远是一个人受伤之后的避风港。流苏的亲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冷漠、自私,完全不顾流苏的辛酸无奈,带着一股封建教条的穷酸味将她排挤出白家。好在流苏没有完全被封建主义教条化,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敢于冲破命运的枷锁。好在张爱玲是仁慈的,给了流苏一个美丽的结局,也许这也是她自己所希望而得不到的结局,让它在流苏身上实现了,而流苏身上表现的坚强,勇敢,也是张爱玲性格的写照。
再说说流苏和柳原的爱情,这场游戏般的恋爱最终升华成真正的感情。一开始的相遇是因为柳原喜欢流苏,而流苏想找一个依靠。流苏没想过自己还能有资格谈感情,只觉得“你喜欢我就好,干嘛管我喜不喜欢你呢”。而柳原的想法是“我们互相喜欢就好,干嘛要管那么多呢”。他们在不同的轨迹上并行,思想没有交叉点。这样分析柳原的离开是必
然。在柳原准备离开时,命运就是这么离奇,战争爆发,柳原重回流苏身边,就在一瞬间他们仿佛对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思想开始有了交叉。面临死亡的威胁,他们听见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呐喊,丝毫不再犹豫了,经历过生死的人会不一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终于开始真正地领悟其中的道理了。流苏是一个相信真爱的女子,柳原也是懂感情的,他们先前的猜疑,不过是当时的社会意识强加于两人的伪装。一颗颗浮躁的心使在精神世界中苟延残喘的人们忘却了真爱。在故事的结局,香港被炮弹轰炸之时,所有的猜忌与隔阂都抛在脑后,在那一瞬间,柳原和流苏达到了某种契合。正如文章中写道“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在死亡边缘存活下来的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强烈地意识到,没有比一双手更实在的东西了。看着两个人紧紧相拥,着实有种说不出来的感动。
小说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却也给人几丝悲凉。这美满并非常态,而是极大的偶然,若是没有战争来袭,这对相爱的人又将如何呢?巧合仅仅出现在小说中罢了。
张爱玲喜欢将小说以悲情结局,这应该与她本人的性格和经历有关。不管怎样,流苏与柳原的爱情是令人感动的,确如那样,灾难面前,真爱最终,战争摧毁了一座城,却换来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至少这是最令人动容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c024b305087632311212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