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01 23:41: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财务管理型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欢迎阅读!
导师制,管理型,专业人才,本科生,经济学
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蔡朝旦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5



蔡朝旦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摘要: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普遍进入企业就业,较之于财会营销专业学生,他们输之于缺乏实务技能,而财会营销专业学生由于专业狭窄所限,往往后期无法发展成为高端复合型管理人才。如何让经济学专业人才有机会顺利进入企业,并发展成为高端复合型宏观管理人才,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是个有意义的选择。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财务管理型;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212-02

厚基础、宽口径培养人才曾是大多数高校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曾是被高等教育界普遍认同的一条人才培养的“铁律”。然而,笔者多次参加校企合作论坛,与用人单位接触后发现,用人单位普遍希望高等学校改变宽口径人才培养的思路,压缩不必要的课程,针对企业实际培养企业岗位设置所需的相关人才。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尺度归根到底是来自于社会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依据主要是高校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力量,也是本科教学经济类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这对高校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民营企业机制灵活、机构精简,往往要求一人身兼数职。因此用人上要求知识结构多样化。同时,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无力承担较高的人力资源投入,因此用人上还要求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即“拿来就能用”。

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需求的社会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需要具备经济学综合知识的高端人才。现实的困境是,经济学专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时因为没有必备的基础技能,尤其是财务技能,因而在就业时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用人单位尤其是民营企业也认为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不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学生。然而,到了一定层次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遇到了缺乏扎实的经济学综合知识的瓶颈,无法上升到高端人才序列。为使以理论见长经济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具有实务动手能力,培养方案设计时应改革经济教学内容,增加财务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比重,提出了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建设方向。为使经济学专业的理论功底不因加入财务管理课程而减弱,我们提出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课内不足导师弥补。为此,我们提出了经济学专业改革的“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一、改进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以“财务管理经济学人才”为自己的培养目标。“财务管理经济学人才”作为复合型人才,在坚实的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学知识,为未来能够成为企业管理团队中的财会专家奠定了基础。“财管理经济学人才”应具备未来财务总监应具备的能力:制度设计能力、战略执行能力、价


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包括: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数学、会计学、财务学、审计学、外语和人文知识,具备应有的社交能力。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决定着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要求改革传统的“理论型”、“宏观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学术和实务前沿,构筑动态的“财务管理型”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管理学经济学、经济法、税法等专业和专业发展课的基础上,逐步设学科入门指导、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专业案例研究ERP软件操作、ERP沙盘模拟实验、税务筹划、管理咨询、财务分析、风险管理、财务危机管理、资本运作、资金筹划、公司治理、智力资本会计、作业成本管理、反倾销会计等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选修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实务技能。

二、开展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的在校课时是有限的。当财务管理课程占据了大量的课时后,原有的经济理论课的课时势必减少。为避免“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变成“财务管理专业”,我们认为,应该通过两个方面的努力来解决这一矛盾。一是加强多媒体授课频度,提高授课效率,减少各科的课时。二是课内不足课外弥补,对于可以通过自学的基础性、理论性科目,尽量采用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教学模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本科生导师制的引入不仅能有效夯实低年级学生的理论功底,也有助于这些学生进入高年级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跟随导师亦步亦趋地掌握实务技能。这就是我们所称的实务导师制。实务导师制保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导师联系,随时解决学校学习与实务前沿的结合问题。实务导师可以不定期、以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实习性指导、业务性指导以及创新性指导。实务导师制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务工作相结合,对所学的专业形成感性认识。学生可以应用专业知识协助实务导师做一些具体工作,协助解决一些具体业务问题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

同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在培养计划中设创新学分,鼓励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践活动、参与各类经济管理方面的竞赛,开展“竞赛教育”。“竞赛教育”一方面促进参赛本科生的知识结构得以整合、优化,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使导师及时了解所指导学生的水平,完善导师对学生的培养。

三、管理与运行机制的改革

本科生导师制的导师同时也是学生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结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使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成为导师课题的子课题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与优秀率。导师应在学生入学之初,为所指导学生讲授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为本科生做好“写”的准备。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应推广“设问式”教学,改革以书本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设问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和非专业知识的整合和迁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课程综合设计课程的知识整合作用。管理会计使学生利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知识为企业的管理活动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课程综合设计是将学生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相关知识和非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成为真正的“雄鹰式人才”。日常教学管理中应开展教风、学风调查与反馈,保证“教”、“学”关系良性发展。每学期开学第三周与第十四周进行教风学风反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和促进“教”、“学”关系良性发展。为“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教学互动基础。

四、结语


本科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外乎服务地方、联系行业、面向全国,培养满足社会元化需求的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了寻找适合该目标的培养模式与途径,解决高校大众化教育引发的种种问题,比如,经管专业的毕业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在社会中地位和价值,对专业工作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对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较差等;我们结合经济学科的特点与定位设计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经济学本科专业为对象,以财务管理经济学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开设学科入门指导、专业研究方法入门、专业案例、课程综合设计课程和增设创新学分等为主要内容的培养方案改革,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广“设问式”教学方式,开展竞赛教育。“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相对于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在专业意识、专业思维和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快速融入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真正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在低年级时,以本科生导师制来培育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宽口径”。在高年级时,以“财管理型”定向深化经济学专业深度,并通过实务导师制促进人才培养应无限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如此,“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促使一专多能不停留于浅尝辄止的“全才”,解决了人才培养宽口径与专业深度的矛盾,并使人才培养无限接近真实的市场环境。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2012教学改革培育项目“财务管理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蔡朝旦(1982-),男,浙江东阳人,贵州师范学院经济政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管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bd3a14a4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1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