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叙事与教育随笔的区别》,欢迎阅读!
教育叙事与教育随笔区别与联系
1、三者概念的涵义
①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教师自己经历和体验过的教育故事叙说来描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指
以叙事的方式为主而开展的教育研究。
②教育随笔就是用叙事的方法和文学艺术的手法来表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做、所感、所思、
所悟。
2、二者文本的对比
①教育叙事
“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
那年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学生赴长江三峡参观游览,先乘飞机到成都。听到我宣布这个消息,学生们欢呼雀跃,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谈论着自己坐过飞机的经历和体验,有的还舞动着双臂表明自己乘坐过
大飞机……我开心地走出教室。
“老师,您等等!”一个男孩叫我。我停下脚步,“何飞,有事吗?”他扬着头,脸红红的,不停地搓着手说:“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我心里一愣,直觉告诉我:他大概没有坐过飞机。本已坐过飞机的我立
刻回答他:“老师没有坐过飞机。”他转身而去。
当天晚饭后,何飞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招招手示意有话对我说。我赶忙走过去。他捂着我的耳朵小声说:“请您一定相信我,我坐过飞机!”他又一次表白。“是吗?我还没有坐过呢。”他的脸又红了。“你能给
我说一说坐飞机的感觉吗?”我也捂着他的耳朵神神秘秘地说。他支吾了一声,向教室跑去。 晚自习上,我讲了这样一段话:“今天大家都挺激动的,因为要去旅游了,老师和大家一样高兴。老师还没有坐过飞机呢,有些同学一定也没有坐过,这一次咱们共同体验一下腾云驾雾的感觉!”孩子们满心欢喜,流露出无限喜悦。“谁和老师一样也没坐过飞机呀?”我率先举起了手,好几个孩子跟着举起了手,何飞也高高地举起了手。那几个平时喜欢取笑别人的孩子环视了一下同学们,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严肃神
情。 ②教育随笔 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
近日去听一节语文公开课,因临时有事,迟到了两分钟。轻轻地推开后门进去,发现教室里窗帘紧闭,一团漆黑,原来,老师正在用多媒体介绍作者与背景材料呢。我轻轻地带上门,灿烂的阳光被我关在
门外……
该听课文录音了,我想,这回应该拉开窗帘了吧。但是自始至终,窗帘就那么垂着,一堂40分钟
的课下来,我的眼睛已经酸涩了,问问邻座的学生,他们也有这样的感觉。
在课件教学盛行的今天,教师“拉窗帘”行为几乎成了条件反射,不管是否需要,只要使用课件,就进行“暗箱操作”,用厚厚的窗帘把阳光挡在外面,更有甚者,还会将课件进行到底,师生整堂课都在黑
暗中度过。
多媒体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孩子的成长可能需要课件上的缤纷色彩与美妙动画,但更需要阳光,需要明朗清新的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岂能置学生的视力于不顾,只为课件的
效果而拒绝阳光,让孩子们在昏暗的环境下读书学习呢?
“以人为本”不是口号,它是从点点滴滴的教育细节中体现出来的。热爱课件的教师们,拉开窗帘
让阳光进来,让自己的课堂与阳光共舞吧。
3、教育叙事与随笔的区别
从第一篇教育叙事《请您相信我一定坐过飞机》的内容来看,事件的起因是教师宣布暑假学校决定组织学生赴长江三峡参观游览后,学生三五成群谈论着自己坐过飞机的经历和体验对发生的。 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作者通过简洁朴实的语言和表情****孩子的心理。其实没有坐过飞机不是什么错
误。小孩子有一点虚荣心,担心其他同学笑话也在情理之中,本已坐过飞机的教师似乎感到了什么,所以回答他自己没有坐过飞机,恰恰给这个男孩找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点。第三自然段,当小男孩又一次向教师表白时,引起了教师的思考,这说明孩子们的议论刺激了他,教师应及早“平息”孩子们的议论。最后教师
的处理,不仅何飞的自尊心得到了呵护,同时调整了调皮孩子的心态。
这是一篇很典型的教育叙事文章,有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有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心理刻画,是
一篇鲜活的、生动的、完整的教育故事。
我们再来看第二篇的教育随笔《拉开窗帘,让阳光进来》是写一位听课教师在一节语文多媒体公开课上的听见、所思、所悟。不是纯故事的叙述,也不具备其完整性,没有细节的描写和刻画,有的只是对
某一现象的概括地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
从对比可以看出教育随笔突出一个“随”字。既随时、随心、随意记下心中任何想写的文字。它可以借事说理、夹叙夹议;也可以就事论事,表达见解;还可以围绕某一个特定的环境和场景以“随笔短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等等。而教育叙事突出的是一个“事”,一个具体的事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教育故事比较有鲜明的研究性,能通过叙事显示对教育的诠释和理解,能够揭示某种规律,印证某种原则。二者还有一个本质的区别,那就是教育随笔写的是对某些教育现象和教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它是一个成果,
或说是一个结果。而教育叙事关注的是一个研究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b1dc76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