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22-04-22 14:41: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欢迎阅读!
财务管理,二级,高校,单位,研究
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刘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7



摘要:近年来,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办学层次越发多样化,方式方法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的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也越发多样化。如何建立健全高校二级单位财务制度,进一步规范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对于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二级财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进行探讨,深刻分析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0-0305-01

一、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以及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均明确提出,“要简政放权,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这充分说明高校实行二级财务管理是深化教育革的需要、是适应学校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是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效益的需要。

当前,国内许多高校发展进入“快车道”,资金规模成倍增长。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二级单位财务自主权,充分调动各二级单位主动性和积极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均实行“一级领导、二级管理”的管理模式。总体而言,二级财务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整体实力。

因此,新形势下高校应当重视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做到既调动高校二级单位的能动性,又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二、高校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也紧跟其后。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少问题仍须我们正视:

1. 二级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高校校一级的财务制度已相对健全,但与之配套的二级单位的财务制度仍需进一步健全,普遍缺乏二级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创收管理办法、二级单位财务人员考评制度等,在实际工作中权责不分明,难以保证二级单位有效地执行,统筹协调落实不到对应主体,造成管理漏洞较多。

2. 会计机构不健全

当前,高校校一级的会计机构相对健全,均设置了校一级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处,且配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然而,多数二级单位尚未建立会计机构,甚至没有配备专职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大多由普通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且大多数没经过系统的会计培训,不规范、熟练地掌握专业性较强的会计核算工作,对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了解不透彻。在实际工作中,只能简单的记录流水账,无法对各种经费收入和支出的明细情况进行更深度的统计分析。


3. 会计核算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

会计核算工作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本应被单位所重视。但现实却恰恰相反,许多高校二级单位会计核算均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例如:报销凭证不符合相关规定、报销审批未严格按照权限执行、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资金长期占用等不良现象频发,造成会计信息质量失真严重。

4.“小金库”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高校各类收入均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核算。但部分二级单位缺乏全局观念,小团体思想根深蒂固,想方设法转移、隐匿、坐支、截留财政资金,企图私设“小金库”,用于发放奖金等,或支付私人或小团体的招待费、旅游费等。

5. 资产管理漏洞百出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但一直以来,部分高校未按国家规定办理有关手续便随意将非经营性资产转让给校办企业经营使用,且不收取国有资产租赁费或资源占用费,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学校利益严重受损。

6. 有效监督不到位

由于二级单位资金规模的增大,二级单位的监督和再监督的压力随之增大。

首先,高校财务部门对二级单位监督不够,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财务部门仅相当于高校的出纳,若高校不改变现有的报账型管理模式,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二级单位预算管理始终得不到深入、科学的财务分析。

其次,内部审计未能发挥再监督职能;一是由于内审独立性、权威性有限,使党政领导经济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二是相对于政府审计,高校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人员配备不足,审计内容局限性强;三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常在离任后进行,这种“先离后审,审任脱节”的事后审计使内审工作趋于被动,审计结果运用形同虚设,审计整改难以落实。

最后,二级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的经费具有绝对的支配权,权力高度集中,同级监督得不到落实,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

7. 二级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预算管理科学、不严格,执行力不够。

一是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全面预算管理的思想尚未树立,没有根据二级单位的年度计划工作任务对资金进行科学预测和合理调配,没能从实际出发,使得预算编制不科学;二是部分二级单位虽有内控制度,但相关措施没能落到实处,对二级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缺乏评价和考核机制,使得二级单位内控制度常常形同虚设,学校对二级单位的财务监督流于形式;三是由于二级单位在预算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参与,且根据实际情况容易造成经费支出项目的改变,因此预算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有效执行。

其次,二级单位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度不够。


目前,高校对校本级预算管理重视程度较高,但往往陷入“预算管理由财务处一手包办”的思想误区。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对二级单位的意见没有充分征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二级单位对具体支出项目也无法进行控制;最终形成二级单位预算内容不详不实和预算执行困难的不良局面。

最后,二级预算执行的考评机制不健全。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经费也日趋多元化,二级单位特别是教学单位除获得学校预算安排的财政拨款外,还存在教学创收收入、科研创收收入及捐赠收入等财务收支,这都给高校二级财务预算增加了难度。

不少高校在编制财务预算的过程中,将关注点单纯地放在学校经费及师生数上,造成预算管理与实际相脱节。而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缺乏对二级单位专项经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控制,缺乏考评机制的健全和落实,导致二级单位预算管理缺乏有效性。

作者简介:刘 (1987-),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审计处,会计师,审计师,工商管理硕士,主要从事企业财务管理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ac892e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