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我国民俗博物馆现状及展望》,欢迎阅读!
浅谈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摘要:民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类型,对保存和记录民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它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态良好。本文将对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并作其发展做简单的展望。从而更好地在我国建设民俗博物馆,传承优秀民俗。
关键词:民俗博物馆;发展现状;展望
一、我国对于民俗博物馆的定义
在我国,所谓民俗博物馆,就是依托丰富多样的民俗文物、收藏品等,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将民间传承下来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有形和无形的陈列手段,以达到实现地域民俗风味的效果,从而也兼具对民俗文物的研究保护,最大限度的成为一个民俗文化展示、研究和传播的场所。民俗博物馆作为收藏、陈列民俗实物、文献资料的专门机构,是各地民俗的集中与浓缩,是开展民俗研究、民俗教育以及普及民俗知识、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场所。人们生活中产生、使用、流传的有特征性的典型器物,如衣饰、日用器具、农耕工具、族谱、对联、风俗画以及建筑(多用模型替代)和雕饰部件等,都是民俗文物。
如果将民俗博物馆的概念作适当的扩展,下列两种建筑和村园就都可视作民俗的博物馆:一是各地的祠堂、庙宇或纪念性建筑,这些建筑实际上汇集了当地的某些习俗,陈放了不少民俗的器物,特别是有关婚丧庆典的习俗;二是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大、中旅游城市兴建的民俗村、民族乐园都集中了各地、各民族的建筑、园林、礼乐习俗等,尽管这些建筑和用具多是仿制的,但基本上也反映了各地的民俗风貌。
二、我国民俗博物馆发展现状
我国民俗博物馆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有苏州民俗博物馆、山西祁县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等相继问世,在90年代后期,北京民俗博物馆也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与民众见面。北京民俗博物馆坐落于繁华的朝阳门外大街,馆址设在集元、明、清古建群为一体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是京城唯一国办民俗类博物馆。1997年成立,旨在保护、挖掘东岳庙历史文化,征集北京地区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1999年正式对社会开放。馆内常年举办老北京民俗风物系列展,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重要传统节日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北京民俗博物馆得天独厚,地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都,白成立以来,一直为建设成为北京民俗研究中心而努力。他们创办了《北京民俗报》,编制本馆年刊,出版有相关的研究论著及音像制品。加上中国民俗学会民俗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挂牌于此,该馆的学术研究力量得以充实,经常举办高水准的学术研讨会,与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研究民俗文化随后还有不少省、市、县、镇、乡创办民族民俗博物馆。我国民俗博物馆事业是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而壮大的,在一些处在旅游胜景的地区,多把当地的古建筑辟作民俗博物馆,如祠堂、古庙等。
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综合性的,介绍该地区或一个民族的各种民俗;有专门性的,每个馆只介绍一种民俗,如衣饰博物馆、婚俗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年画、风筝博物馆、民族节日博物馆及龙舟博物馆等。在浙江的诸葛村里,除了介绍农耕器具、房屋雕饰的民俗之物外,还专门辟出一座祠堂,建起了中草药博物馆,从中可以考察出当地民众数
百年来沿用的药草及求医用药的习俗,别具一格。贵州丹寨县新南乡石桥村大簸箕寨居民博物馆,实际上是将整个村寨保护起来,作为—一座原汁原味的苗寨风俗博物馆,人们称它为露天博物馆。
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存在形式利用古建筑、古民居等遗址建立的民俗博物馆。这种形式在我国很常见,也最广泛。近年来我国还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民俗博物馆,比如关中艺术博物院,可以说是在新的空间里,采用复原搬迁旧宅子,再配之以相关的展厅,农家小院、食园食府、文庙、七星阁等后来的建设等,构成一座独具陕西关中地区民俗特色的专业性博物馆。最后还有民俗文化村,比如深圳民俗文化村、无锡民俗村、刘家桥村等。虽然它们更多的是利用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园的文化游览区或山水园林,但我们尚可把它们称之为民俗博物馆,因为它们毕竟都有通过展示民俗文物及将民间传承下来的祭祀活动、民间文艺等以各种方式展示给了观众。
以上是我国民俗博物馆的一些基本状况,下面将介绍它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博物馆的实物性特征表明了博物馆必须要有物的收藏。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博物馆价值的体现。目前,全国民俗民族博物馆普遍存在着民俗文物流失及毁坏的现象。藏品少,征集困难一直以来是民俗博物馆业务工作的主要问题。而且,学术研究也是我国现有的民俗博物馆比较薄弱的环节。多数民俗博物馆学术研究还跟不上,缺乏对藏品的研究,缺乏对民俗事项的研究,缺乏对传承人的研究。
另外,我国民俗博物馆陈列展览从内容到形式趋于平淡,有大同小异之感,没有凸显地方特点。比如:表现婚俗的场面,多是一对新人(模特)簪花带红人洞房,有的再配上一顶花轿,陈列的实物说明非常简单。展品的民俗文化元素未得到深入地挖掘,展品的深刻内涵没有展示给观众。
三、对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展望
(一)有关民俗博物馆学术研究的人才丰富,研究成果丰富
现在,我国各大高校积极培养博物馆学、民俗学方面的人才,未来有更多的专门人才投入民俗博物馆的建设。而且各大高等院校吸纳民俗文化研究人才,联合地方民俗研究会的民俗专家,深入田野调查,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样可以提高民俗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品位,为文物征集、收藏以及陈列展览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未来的研究成果必将喜人。
(二)民俗传承人“镇守”民俗博物馆
我国的民俗博物馆将民俗传承人与博物馆分开,没有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或者可以说是注重“物”的搜集,不注重传承人的培养。我们保护民俗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保护对象就是保护“传承人”,民俗博物馆不可能成为“传承人”,但是,可以成为民俗文化“传承人”保护的执行者。未来民俗博物馆可以做到二者的结合,通过文物征集,陈列展览以及举办各类民俗文化活动,与传承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络、沟通,以博物馆“养”人,又以人来推动民俗博物馆的发展。
(三)民俗博物馆藏品众多,内涵深厚 民俗博物馆藏品与传统博物馆藏品相比,其内涵有所不同。民俗博物馆有大部分藏品是以无形文化遗产的载体为征集对象收藏的。现如今,我国民俗博物馆藏品不丰,且多注重有形物体的搜集,无形文化遗产稀缺。未来这方面的问题应该会逐步得到解决。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会多起来,并且也不再拘泥于有形无形这样的形式问题。
(四)其他
未来民俗博物馆将采取兼职或客座的形式,联络一些专家,对民俗学、民族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研究,出刊物,出丛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召开学术会议,不断提高博物馆的社会知名度,将民俗博物馆发展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发展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54d5c12bb4cf7ec4bfed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