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对《松花江上》的情感分析与演唱设计》,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对《松花江上》的情感分析与演唱设计
作者:于少英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09期
【摘要】对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才能达到声乐艺术表现的更高境界,所以对作品进行情感的分析与演唱的设计是必要的。本文是笔者学习《松花江上》时候的所思所想,将自己穿越到20世纪初的松花江边,从无忧无虑的生活到“9·18”事变后不断逃亡的艰难生活,仿佛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又好像自己就是作品的创作者,在历尽苦难之后终于呼号而出这部不朽之作。私以为张寒晖先生在创作这部作品时,大抵也是这种心境,才使作品如此地感人至深,尤其是词曲皆出自张寒晖先生之手,语言与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本文从这部作品的语言与音乐结合的方面进行情感分析与演唱设计,希望能够对演唱以及创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松花江上;情感分析;演唱设计
歌曲《松花江上》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它表达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背井离乡的人们要重返家园、重建家园的迫切愿望。作品中的“我”的经历和遭遇,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感动。表达《松花江上》,必须驾驭好不同段落的情感,塑造出歌词描写的意象,把握住旋律内在的律动。
《松花江上》这部作品,分为三个段落,三个段落的意象不同,意境便不同;意境不同,情绪便不同。下面就分段进行分析。 一、《松花江上》的情感分析
第一段落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这部分的歌词描绘了松花江畔曾经有和蔼可亲的家人、美丽丰饶的物产,更有那平静祥和的生活,这一段表达的情绪是具有描绘性的,应该是阳光的、柔和的,之所以这样说,我认为作者在写下这一段落的时候并不是回忆的,而是按照生活经历的时间顺序,回到那未被日寇侵略的家园,真正地体会到幸福,这幸福是如此纯粹,仅仅用简单的歌词就将当时的富足美好描述出来,这种描述使情绪是淡淡的而非浓重的。所以演唱这一个段落的时候内心一定是幸福的、平和的,眼睛里面要看到那宽阔的松花江、那森林煤矿、那大豆高粱、那可爱同胞......
第一段落中必须关注到两个字眼——“衰老”,这是第一次情绪的转变,在整个第一段中所有明亮富足的词汇在这一刻令人看到颓势。音乐上也将首句“漫山”上扬的旋律改为下行的旋律,使人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衰老”的“老”又添加了附点,音值的急促给人以步伐的紧逼之感。在这时,美好的生活被撕裂,祥和的气氛遭到毁灭......“9·18”它裹挟着噩运降临到松花江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段落便从这里开始,它的开始与生俱来地带着命运叩门的声音,不!是直接地破门之声!“‘9·18’‘9·18’,从那个悲惨的时候,‘9·18’‘9·18’,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9·18”的连续呼号,是哭诉,是质问,是向上天讨说法!日寇狠狠地侵略,开始了“那个悲惨的时候”,第二句“‘9·18’,‘9·18’”从对外的质问、哭诉转化为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与上句对比由强变弱,叹息自己无奈地“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这几个动词包含了深厚的感情,“脱离”“抛弃”是不舍是无奈!“流浪”是悲惨是无助!三个“流浪”是三次涌动,是无尽地漂泊,是越来越严重的苦难。
对人来说,无尽的折磨只有一个作用:激发他内心最深处的渴求。“流浪”中再也没有那布满森林煤矿的家园,没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没有那和蔼可亲的同胞,这无尽的折磨与内心的无限渴求推动着歌曲进入高潮——第三段落,这是第二次情绪的转变,“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悲愤情绪的积聚在歌曲的最后部分形成爆发性的高潮,以激荡的情感,唱出了呼号式的旋律。“哪年哪月”“什么时候”表达了对回到家乡的渴求,这种问句的形式启发每个人的思考,号召出每个人心中积蓄的力量。“可爱的家乡”“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这些家乡的事物更让人声泪俱下。“欢聚”“一堂”带给人们美好的期待。这悲痛与期待,号召着人们抗争的力量,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本段的音乐配合着歌词进行了多次重复,又通过不断模进的手法,将音乐推进高潮,音乐的动力达到顶峰,第一个“爹娘啊”达到最高潮,第二个“爹娘啊”下二度模进,又将情绪内敛起来,使内心的涌动与力量又一次积蓄,在“欢聚在一堂”全部爆发,收音于主音之上,感人至深。 二、《松花江上》的演唱设计
经过前边的情感分析,把握了感情的基调,就能明确在不同段落的用声选择:
第一段落要注重述说感,用声要亲切、平和,具有柔和的幸福感、甜蜜感,不宜寻找充分的共鸣、使用过大的音量。更要注意情绪的转折处——“衰老”。从前句“还有那”加入多一点的胸腔共鸣,“衰老的爹娘”渐弱,表现出控诉感,需把握好渐变的情绪。
第二段落的第一句“‘9·18’‘9·18’,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对外质问,要铿锵、悲愤。第二句“‘9·18’‘9·18’,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转向对自身的悲叹,用声逐渐转为半声,哭诉自己的苦难遭遇。第三句“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是流亡的艰辛,继续用半声演唱,加强气息的支持,唱出哭泣感与难以忍受的痛苦感。
第三段落前两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把握住音乐的重复、模进以及歌词情绪的递进,用声渐强,在第一个“爹娘啊!”达到结尾处第一个高潮,第二个“爹娘啊!”又模进向下,声音需内敛,结合半声的唱法,将这种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的声音延续到唱过“什么时候”,“才能”要强着起声,推动歌曲进入最后的高潮——“欢聚在一堂”!
综上所述,《松花江上》的艺术魅力是极致的。我们要把握住三个段落不同的情绪基调,选择合适的用声来诠释它的魅力。透过这首作品的分析,我们要认识到,必须把作品钻研透彻,完全地驾驭要表达的情绪,再进行合理地演唱设计,才能表达好一首作品。只有让声音和感情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我们的歌唱才能更加真实、更有感染力、更有艺术性,才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da418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