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及作用》,欢迎阅读!
《醉翁亭记》中“而”的用法及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的《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六年,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自然景物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游赏宴饮的乐趣。文中有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关于“也”字的用法,《教师用书》中已经给出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再介绍。虚词“而”字的用法也很重要,所以,在这里我将本课中涉及“而”字的所有内容摘录下来并做相应解释。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 。 如: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指茂盛,“深秀”指幽深秀丽,“蔚然”与“深秀”属并列关系,“而”表并列,可不译。
②“溪深而鱼肥”“泉香而酒冽”:溪很深,鱼很肥;泉水香,酒色清;两个“而”都表并列,不译。
③“起坐而喧哗者”:这里的喧哗,并非起而喧哗,也不是坐而喧哗,而是欢乐之中的一种形式。所以这句应译为:有的站起,有的坐下,时站时坐,喧哗声一片。喧哗和起坐是并列的,所以这里的“而”表并列。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①“而年又最高”,不但饮酒不多就醉,而且年龄又最大,“而”在这里表递进。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里的意思也进一层。不但领悟在心里,而且寄托在酒上。所以这里的“而”表递进。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如: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早晨,太阳出来了,树木里的雾气就消散了,傍晚,云烟集聚,山谷就昏暗起来。“雾气随日出而消,山谷随云聚而暗”,所以这里的两个“而”表承接。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野花开了,就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就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水面下降了,石头就显现了。故这三个“而”字表承接。
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太守回去,接着宾客们也跟随太守一起回去。游人离去后禽鸟接着欢乐了起来,这两个“而”表承接。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可是”。
如;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中“然而”的“而”,表转折,是承上层的“太守归而宾客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意思的转折。可译为“可是”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这里的“而”可译为“但是”“却”,故表转折。 (5).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的”。 如:①“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潺潺而泄出”“潺潺”,既写声,又写形,有慢慢地流出,缓缓地溢出之意,是对“泄出”的修饰,“而”在这表修饰。
②“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往”“归”是对“朝”“暮”的修饰。
③“往来而不绝者”: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表修饰。 ④“临溪而渔”:如果“临”译为“到”,“到溪边去捉鱼”,“捉”的动作是
承接“到”的,所以这里表承接。如果将“临”字解释为介词“在……旁边”的话则表修饰,一般来说表修饰。
⑤“杂然而前陈者”:错落的摆放在面前的席上。“杂然”修饰“前陈”,“而”表修饰。
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这个“而”表修饰,可译为“的”。 (6).表示因果关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因为四季的景色不同,所以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而”在这里表因果。 (7).跟其他词构成复音虚词。 如:“已而夕阳在山”:这里的“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副词,表时间
据此看来,文中用二十五个连词“而”,用法随内容之异而多变,作为连词“而”的几种用法基本上都在本文体现了。
《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如“朝而往,暮而归”,若去掉“而”,成“朝往,暮归”,就显得紧迫短促,有早上匆匆而去傍晚急急而归之感,插入两个“而”字,就把游玩者欣赏山水之乐的从容之态、欢乐之情、悠雅之兴全表现出来了。文中不少句子由于用了“而”字,语气轻重分明,诵读时极富抑扬顿挫之致。如“临溪而渔”句(如果将“临”字理解为“在……旁”的话),重音在谓语“渔”上,读重些,长些,作为状语的“临溪”则读轻些,短些。若不用“而”,成“临溪渔”,不仅别扭滞涩,而且语气轻重不分明。“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读来真使人感到有内在的类似诗歌的那种韵律美。
作者单位:广东饶平县饶洋中学 詹盛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be119a9ec3d5bbfc0a7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