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

2022-05-24 17:38:3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欢迎阅读!
中国,地震,分布,主要,地区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地区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 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几大区 域和 23 条地震带上,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西南地区

主要是西藏、 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地区, 属于欧亚地震带中的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上。 主要分布的地震带有 8 条: 炉霍 —康定地震带。

西起甘孜经炉霍、道孚至康定。 1752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 32 次,其中 6 级以上 地震 15 次。

冕宁—西昌地震带。

北起石棉,经冕宁、西昌、会理、米易至元谋,公元前 116 年到 1976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 16 次,其中 6 级以上地震 8 次。

东川—嵩明地震带。 北起巧家,南经东川、嵩明、寻甸、 宜良、开远至个旧一带。地震活动强度较大,频率较低。 马边—昭通地震带。

包括四川马边地区和云南昭通地区。 1974 年的永善 7.1 级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地震活 频度较高,多为震群性地震。 通海—石屏地震带。

包括玉溪、通海、峨山、曲江、石屏、建水等地区, 1970 年通海 7.8 级大地震就发生在此, 震活动强度较大,地震重复性高。

中甸—大理地震带。 包括中甸、丽江、鹤庆、剑川、洱源、大理、弥渡、巍山、南涧等地区,公元 886 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 6 级以上地震 16 次。 天水地震带。

包括临夏、天水、甘南、武都等地,公元前 193 年到公元 1976 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 46 次,最大震级为 7.5 级。 松潘地震带。

包括武平、 南坪、漳腊、 松潘、叠溪及其以东的龙门山地区。 震源深度一般较浅, 烈度偏高。 2、西北地区

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主要地震带有 6 条: 民勤地震带。

东侧为贺兰山,西北侧为巴音乌拉山与雅布赖山,南侧为天景山等, 1952 年到 1976 年,共 记录 5 级以上地震 11 次,最大震级为 7 级。

河西走廊地震带。 祁连山地区活动性最强的一条地震带,包括整个河西走廊与祁连山北麓,地震活动强度大, 频度高。 祁连山地震带。

包括祁连山山脉主体部分。 1900 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 5 级以上地震 25次,最大震级 6.5 地震活动水平不高。 柴达木地震带。

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 1930 年到 1976年共记录到 5 级以上地震 17 次,最大震级 6.8级。 城—和静地震带。

地震主要分布在库车至轮台一带和乌什以北地区,震源深度 1030 公里。

喀什—柯坪地震带。 包括阿克苏、巴苏、喀什、鸭子山一线以北至国境线以南的天山及其山前地区。 1896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破坏性地震约 130 次。


3、华北地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 "青藏高原地震区 ",位居全国第二。由于首 圈位于这个地区内, 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 8 级地震曾发生过 5 次; 7-7.9 级地震曾发生过 18 次。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经济文化 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郯城 -营口地震带。 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我国东部大陆区一 条强烈地震活动带。 1668年山东郯城 8.5级地震、 1969年渤海 7.4级地震、 1974年海城 7.4 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 4.7 级以上地震 60余次。其中 7-7.9 地震 6 次;8 级以上地震 1 次。 华北平原地震带。

南界大致位于新乡 -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 - 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 最大的地震带。 1679 年河北三河 8.0 级地震、 1976年唐山 7.8 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 统计,本带共发生 4.7级以上地震 140 多次。其中 7-7.9级地震 5 次;8 级以上地震 1次。 汾渭地震带。

北起河北宣化 -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 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 灵丘盆地、 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 是我国东部又一个强烈地震活动带。 1303年山西洪洞 8.0级地震、 1556年陕西华县 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 1998 1月张 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 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 4.7级以上地震 160次左右。 其中 7-7.9级地震 7次;8 级以上地震 2 次。

银川-河套地震带。 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 1739 年宁夏银川 8.0 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 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 849 年,由于历史记载缺 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 4.7级以上地震 40次左右。其中 6-6.9级地震 9次;8级地 1 次。 4、青藏高原地区

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 -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 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 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 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 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 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 据统计, 这里 8 级以上地震发生过 9 次; 7-7.9级地震发生过 78 次。均居全国之首。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我国两个曾发生过 8级地震的地震区。 这里不断发生 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 强烈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我国东部几条 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 "华南地震区 ""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 ",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 1604 年福建泉州 8.0 级地震和 1605年广东琼山 7.5 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 4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 震发生。

5、四川龙门山地区

四川龙门山位于四川省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广元市、都江堰市之间。东北 -西南走向。包括龙 门、茶坪、九顶等山。东北接摩天岭,西南止岷江边。绵延 200多千米。海拔10001500 米。龙门山最高峰海拔 2345 米,海拔由盆地边缘 2000 米向西逐渐升高到 3000 米以上, 主峰 九顶山海拔高达 4984米,龙门山是四川强烈地震带之一。自公元 1169 年以来,共发生破坏 性地 26次,其中里氏 6级以上地震 20次。公元 200851 2日,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 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 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 门山北川——映秀地


区突然释放,发生里氏 8.0级地震(汶川大地震) ,这次地震共造成超过 85000 人死亡和失踪。 6 南沿海地区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包括江苏、浙江、福建、两广和海南等地区。该地震带主要 分布六条地震带。

泉州—汕头地震带。 是东南沿海地震亚区中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一条地震带。 1067 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 8 地震 1 次, 7-7.3级地震 2次, 6-6.9级地震 6次。 邵武—河源地震带。

东起福建崇安以北,经邵武、太宁、宁化、长汀、连城、武平入广东。 1520 年到 1976 年共 记录 4.7级以上地震 12次。

广州—阳江地震带。 北起佛冈、清远,南至阳江、吴川,由一系列大致平行的北东向断裂组成,本带地震发生在 广州、佛山、高鹤、阳江等地,最大为 6.4级。 灵山地震带。

北起梧州、藤县,南至北海、东兴。 1558 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 4 次破坏性地震,最大震 6.7 级,属于地震频度比较低的地震带。 琼雷地震带。

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的雷琼断陷内。 1605 年到 1976 年,共记录到 4 次破坏性地震, 大震级为 7.5级。

扬州—铜陵地震带。 包括江苏东部、安徽南部和江西北部一部分,强震主要分布在长江破碎带两侧及黄海海域。 7 灣地区 台湾地区地震带主要有: 西部地震带: 泛指整个台湾西部地区,大致与岛轴平行。主要系因为板块碰撞前缘的断层作用引发地震活 动,由于断层构造多局限在地壳部分,因此震源深度相对较浅(约 10 余公里)。但由于西部 地区人口稠密、工商建设发达,因此每每有大地震发生时都会造成较严重的灾情。

东部地震带 此地震带之地震系直接肇因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所造成,地震活动频率最高。此 一地震带南端几与菲律宾地震带相接,并沿台湾本岛平行方向向北延伸经台东、成功、花莲 到宜兰,而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延伸至西太平洋海底者相连。本地震带南端与花莲以北区域因 板块隐没作用,震源深度可达到 300 公里 左右。

东北部地震带 此带系受冲绳海槽扩张作用影响,自兰阳溪上游附近经宜兰向东北延伸到琉球群岛,属浅层 震源活动地带,并伴随有地热与火山活动现象(龟山岛附近) 8 23 条地震带

1、郯城枣庐江带,即从安徽庐江经山东郯城至东北一带。 2、燕山带。 3、山西带。 4、渭河 原带。 5、银川带。 6、六盘山带。 7、滇东带。 8、西藏察隅带。 10、东南沿海带。 11、河 北平原带。 12 、河西走廊带。 13、天水枣兰州带。 14、武都枣马边带。 15、康定枣甘孜带。 16、安宁河谷带。 17、腾冲枣澜沧带。 18、台湾西部带。 19、台湾东部带。 20、滇西带。 21 塔里木南缘带。 22、南天山带。 23、北天山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97b9ebf5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1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