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案5

2022-03-27 00:42: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山中访友教案5》,欢迎阅读!
山中,访友,教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颖、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把山林中的场景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细心观察大自然,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如何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并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类似的感受,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3、领略作者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4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验及感受,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的《山中访友》(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能猜到作者去山中访友,访的是谁吗?(学生答问。) (设计意图:课题是整篇文章的立意所在,让学生猜作者所访朋友是谁,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让学生初识文章新奇的表现手法。)

二、初读感知

1、刚才同学们纷纷说出作者去山中所访的“朋友”,下面请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看看作者在山中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

2、谁来说一说,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有哪些。(学生发言。)

3、教师小结:作者在山中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

4、观察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也可将课文插图投影放大,以便观察。)

请同学们认真看插图。你能从插图中找到作者拜访的上述朋友吗?(先自己观察,再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初读课文,带着问题先勾画,再对照课文看插图,对文章内容已有整体感知,为下一步细读课文,领会思想感情打下了基础。)

三、细读感悟

1、教师范读第12自然段。提问:第12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早晨,好清爽!”——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作者去山中访友,什么都不带,“就带着好心情”)

2、指名读、齐读第3自然段。 理解句子:“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里连用两个“老”,说明了什么?(说明桥的古老。)


“德高望重”说明什么?(德高望重本是称赞某人道德高尚,名望很大,这里是说“老桥”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服务。)

3、同桌读、小组读、指名读第45自然段。 ①理解句子:“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鸟儿会呼唤名字吗?露珠会交换眼神吗?作者为何这么写?

(作者以拟人手法,表达自己与鸟儿、露珠两位朋友的熟识与情谊。) ②理解句子:“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在这一句之前,作者说“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在这里作者又把自己想成了一棵树,生根长枝,成长壮大。你能体会作者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吗?(作者把树当做朋友,树也把他当做朋友,他们是真正的知己。)

你对作者的这种想象,有什么感受?(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经融为一体了。)

③理解句子: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你好,„„你好„„”这样的语句一般用做什么?(一般用做“打招呼”) 在这一组句子里,作者连续与哪些朋友“打招呼”?(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

这样的句式是什么句?(是排比句。同时使用了拟人手法。) 这一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注意引导理解“热切”“唱和”“津津乐道”)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交流。) 4、教师引读第6自然段。 师: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学生接读)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 师: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

(学生接读)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奥秘„„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 师: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学生接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思考并回答: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写了哪两位“朋友”?“它们”指谁?(者写了落花、落叶。也就是句子中的“它们”)

“仪式”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说“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里的“仪式”是指落花、落叶掉下,最后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已经与它们融为一体。)

为什么从石头的轻轻敲击中,作者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和“时间隆隆的回声”?

说说你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和体会。(小组讨论,推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对重点句的理解,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 5、齐读第7-8自然段。

①雷阵雨骤然而来,作者是怎么描写的?(注意理解“吟咏”“恩泽”) ②作者是在什么时候告别山里“朋友”的?(群鸟归林时。) ③从哪里看出作者照应开头?(开头:“带着满怀的好心情”;结尾:“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


四、激情体验

1、再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感情深厚?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给作者带来快乐和幸福。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3、再次朗读第5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段在语气和称呼上与别的段落有什么不同?(这一段是作者与山中“朋友”打招呼。称呼上由“他”变为“你”叙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感觉更亲切。)

4、让学生模拟情境,以跟“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该自然段。 (设计意图:将课后练习有机融入课文的讲读,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则,也是减负提质的有效手段。另外,对于这类景美情深的课文,更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作者描写的意境,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五、朗读、背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竞赛方式进行。)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设计意图:加强朗读,方能有效培养语感,通过朗读,把感悟语言和体会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前边的理解字、词及重点句、段,最终都应落实到对语言的感悟上,这也才谈得上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9379682e3f5727a5e962c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