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2023-02-08 18:32: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欢迎阅读!
性行为,幼儿,攻击
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作者:史婷婷

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年第8



摘要:幼儿的身心发展问题现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幼儿发展中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更是有待关注。不管是学龄前还是学龄后,对幼儿各方面的影响都是甚远的,尤其是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幼儿;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一个出色、有成就的人。要想自己的孩子发展良好,家庭因素是很关键的。本文我以家庭因素以及幼儿的功击性行为为题材展开讨论,探索家庭因素对幼儿功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并提出几种减少幼儿功击性行为的措施。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也是一种消极的行为的表现。

(一)肢体攻击

如果没有成人及时教育、引导,他们大都不是用语言去交流,而是直接用自己的手拿,不管对方肯不肯,不肯则会去“抢”。

(二)频繁的攻击性行为

幼儿入园后,跟同伴交往的次数多了,矛盾多了,功击行为发生便频繁了。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碰到孩子纠纷的问题。

(三)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男孩子比女孩更冲动,更容易产生功击性行为。因为男孩脾气更燥,而更好胜。

(四)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1.喜欢动手打人,惹是生非。

2.情绪波动起伏很大,比较暴躁。

3.好斗性强,爱与别人争论。

4.以一种报复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的利益。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不但脾气暴躁,还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与同伴的关系也一般较差。那么,幼儿会产生这种不良的行为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一)遗传因素的影响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50%,其余50%这些具体的自然特征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滋生出攻击性行为。

(二)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1.父母的专制型的教养

如果孩子不遵守这些规矩,大人就会用强制或打骂方式教育孩子。

2.父母的溺爱型的教养

对孩子简直像小皇帝、小公主,什么都百依百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懂得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3.父母的忽视型的教养

孩子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只要不来吵他就好了,一点也不负责任。

(三)特殊家庭环境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从小父母离婚的孩子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焦虑,更敏感,也更叛逆。而多数离异家庭都是夫妻双方有冲突、有家暴行为的,就是行为上的攻击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四)一日活动安排不科学、不合理

幼儿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这是根据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易疲劳特点决定。这种长时间的抑制和长时间的兴奋,使孩子的情绪极为不稳定并出现了较多的攻击性行为。

(五)家庭中的大众传媒幼儿的影响

孩子很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性行为。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干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1.父母能够对孩子表示关怀,能和孩子沟通,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2.父母能采取民主的管教方式,对孩子有爱心,彼此之间感情和睦。3.正确对待孩子的需求,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断然的拒绝,也不能毫无原则的一味顺从。

(二)树立良好的成人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孩子。成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至少要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孩子。

(三)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关系和睦,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当家庭矛盾无法避免时,应该至少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正面冲突,而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为孩子提供好的榜样。

(四)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减少环境中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必要的。尽量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等,这样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五)提供良好的交往、活动环境

古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的确,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父母要给孩子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要从小注意孩子的交际范围,免得孩子受不良因素的影响。

(六)帮助幼儿发泄侵犯性行为的情感

教给幼儿正确的宣泻方法是减弱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方法。

(七)防止大众传媒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

家长要深刻认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大众传媒幼儿产生的不良影响。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暴力电视的机会,消除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结论

总之,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攻击性行为严重地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备受别人的歧视,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帮他们重拾交往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志亮,曾阳煊.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3]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李燕.儿童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5]朱宗顺.学前教育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6f54f945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