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2022-04-29 23:21: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
1.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新世界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定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1、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

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奠定基础

3.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

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坚持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

4. 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

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特殊性:一是不同事物的

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6.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意义:1、否定式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式事物

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即批判又继承,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7. 实践的含义形式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形式生产实践、社会

实践、科学实践、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使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

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9.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的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10. 如何理解认识运动过程是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2、从某个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11. 真理的两种属性及其辩证关系和意义: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

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

1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内容: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绝定一定的生产

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状;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定看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其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13.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1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应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2、在不同性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意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4. 怎样理解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

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15.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具有协调性特点。其协调性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本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这两个方面

16. 改革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

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17.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18. 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

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地调社会收入的分配

19.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1、劳动者是自由人2、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卖出,自由得一无

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20劳动力商品二因素的特点: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21资本的本质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意义:不变资本是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区分的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22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有哪些?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方和统治权力2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

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3、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而且具有更大的破坏性23为什么垄断不能消除竞争?1、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经济条件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3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本质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436aa814431b90d6c85c7b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