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在学校的传承

2022-08-14 14:1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绵竹年画在学校的传承》,欢迎阅读!
绵竹,年画,传承,学校


绵竹年画在学校的传承

绵竹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绵竹古城孕育出来的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她也是首批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统技艺。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全县有大小年画作坊300多家,年画专业人员达1000余人,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豪霸横行,土匪啸聚,民不聊生, 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败景象。

但民间美术及非物质文化与广大民众生活须臾不可分离,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体现,是民族价值的反映,是民族情感的寄托……我们有必要关心和爱护民族、民文化艺术的特性,保护那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它们即将失传的命运。如今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重视。

新中国的诞生让绵竹年画又获得了新生。 2006年她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孝德镇清道社区的陈兴才老人和拱星镇泉乐村的李芳福老人文化部授予“绵竹年画传人”称号,使这门民间艺术走出了面临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在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的基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如今,绵竹年画已成为一张走向世界的名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鲜明地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和“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里,空前地突出了课程容的发展性、现实性和生活化,予静态的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使课程内容能学习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心灵感悟所激活,使作为课程学习主体的人与作为课程内容的客体这两者之间完全融合,真正使课程内容成为青春生命生长与发育的精神沃土。

绵竹年画是地道的民族文化地道的乡土艺术她宣扬了中华民族“忠”“孝”“礼”“义”文化传统美德,而绵竹市孝德镇清道社区的年画村和遵道镇的年画传习所又仿






佛一个个巨大的年画展览馆,孩子们一代代徜徉在年画世界里。

在学校开设年画教学,开设年画校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以及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继承、普及、弘扬、创新绵竹年画艺术研究重视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和认识美的能力,通过吸收、内化,逐步形成当代学生所应具有的艺术素养,成为具有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的全面发展的人。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探索的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我们把绵竹年画作为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来实施的。

校本课程是学校教育特色的基础和教学保障,任何学校特色都需要一定的课程为支撑。绵竹年画是我国艺术宝库珍贵的遗产,在绵竹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绵竹年画”作为艺术教育的载体,可以以美育德,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之美。也就是说,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上,它不仅具有规范德行的功能,而且具有启智的功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绵竹年画”教学作为我校的特色教育,已开发,整理,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校本教材,并逐步实施,积累了系列年画教学方法。课题研究将为进一步开发、完善和发展具有现文化传统特色的校本课程提供理论支持、课程设置、教育实践和评价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fe8c84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