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专题课程资料》,欢迎阅读!
唐诗宋词专题课程作业
中国文学流变
时代 韵文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
朝 赋) 骈文
隋唐 宋 元 明清
词 曲 古文
八股文
近代
诗经;楚汉赋(古赋、大赋);古体诗(文人);骈赋(小近体辞
乐府(民间)
散文
诗
新诗;现代歌词 白话文
非韵文
1、 近体诗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与古体诗有何不同?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叶韵的诗体。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兴起于唐代,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近体诗发展,由南朝发端,刘宋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尝试调节平仄,彰显韵律,是为“元嘉体”。萧齐时,格律逐渐严格,沈约、谢朓、任昉等“竟陵八友”为其代表,称为“永明体”,至初唐时,近体诗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据现今流传“诗格”等作品,初唐格律与后代认知尚有差距,有许多不同音律调节的尝试,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律诗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长七律,宋之问则长于五律,而后对押韵、平仄及对仗样式讨论,已渐趋一致。初唐文风华靡唯美,仍有六朝遗风。陈子昂、张九龄力转流行,逐渐建立唐人诗风。
初唐时期,格律与风格皆逐渐形成新体,进入盛唐时期,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所谓黄金时期,乃专就形式美感与抒情风格而言,这也是许多论者所以为唐诗的特色。盛唐时期,边塞、田园等风格、题材极盛,王维、孟浩然为田园自然诗风代表;岑参、高适、王之涣等人则长于边塞题材。
盛唐极致,则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从以上对古体诗分类举例中已可看出,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对仗上都有较大区别:
1、从句法上看:古体每句字数不定,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句子参差不齐的杂言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四句,多则几十句。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从用韵上看: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而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只用平声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唯独首句押韵时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
3、从平仄上看: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最大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古体也有讲究平仄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4、从对仗上看: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像杜甫《岁晏行》这样一首长诗,竟没有一处对仗;岑参《白雪歌》只用了一个对仗句,也还是宽对。古体诗的对仗和近体诗的对仗有下列三点不同:
①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如杜甫《石壕吏》:“老翁踰墙走,老妇出看门。”
②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如白居易《伤宅》:“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③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 2、 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1)社会因素
唐代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 国势强大, 经济富裕, 朝廷百官宴游, 多唱诗互和, 以为谈佐之乐。而国家的统一, 南北交通无阻, 文人有机会饱览祖国的大好山河, 激发诗情。诗歌的酬唱流传, 蔚成一时的风气。至於安史之乱后, 藩镇之祸继起, 唐室中衰, 加以外患日极, 以致诗人大多饱历离乱, 为其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 及刺激文学创作的灵感, 郁结之情, 正可用诗歌来抒发, 也促成唐诗的兴安。 (2)政治因素/ 君主提倡
唐代几个有权力的皇帝, 不仅都爱好音乐, 并大加提倡。高宗、武后, 好乐章, 常自制新词, 编为乐府。到了玄宗, 此风更盛。他自己是诗人、乐师兼优伶, 爱好文艺, 附庸风雅, 对於文艺的发展, 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唐代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 对加强诗歌技巧的训练和诗歌的普及, 有重要的作用。 (3)诗体的进化/ 文学本身的发展 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 以至南北朝声律说的提出和应用, 都为唐代诗歌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七言古诗及律体、绝句的新诗体, 在六朝时代, 才开始形成, 格式音律初具规模。到了唐代, 社会生活日益复杂, 诗人的思想感情丰富, 在诗歌创作上, 新的内容, 要求新的形式, 唐代诗人正好运用新兴的形式来表情达意, 使这些新体诗在形式、声律、辞藻各方面都趋於成熟。 (4)思想、文化的活跃/ 其他艺术对诗歌发展的影响
唐诗在发展时显然受到其他艺术的影响。唐代的音乐、雕塑、舞蹈、绘画等, 在中国传统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对诗歌的内容和风格有积极的影响和启发作用。如王维的山水诗, 号称「诗中有画」, 显然受到山水画的影响。至於李颀、岑参、杜甫等人描写音乐、舞蹈、绘画的诗歌, 可以看出当时作家勇於接受新鲜事物的时代精神。 (5)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
诗歌在唐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如向达官名流谒求进用、送人出使也用诗。自帝王、贵族、文士、官僚, 以致道士、歌妓, 均有佳作, 此当与诗歌应用价值的提高有关。 3、 试述唐诗的分期及各个时期创作的不同特征?
有五分法,有四分法。五分法者,初唐、盛唐、大历、元和、晚唐也;四分法者,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也。《沧浪诗话》五分者,《唐诗品汇》四分者也。目下四分法是广为接受的分法。其特点大略如下:
初唐——南北诗风合流,律诗基本成型。理论上亦出现了重风骨之声音。 盛唐——声律风骨兼备矣。
中唐——风骨顿衰,崇尚疏旷澹然之美。
晚唐——自我中心的感慨为主,形式精美,渐趋柔靡。 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
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的田园派和高适、岑参代表的边塞诗派。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 4、“初唐四杰”对诗歌创作的贡献是什么?
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的充实与扩展
初唐四杰拓新了诗歌的主题和题材,面向广阔的时代生活,用现实的人生感受恢复了诗中清醒而严肃的自我。(1)初唐四杰以寒士的不平批判上层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社会秩序的永恒价值。(2)初唐四杰以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为诗歌注入了高清壮思和倜傥之气。虽然在艺术上没有完全摆脱初唐诗坛从齐梁陈隋沿袭下来的创作风气,但他们自强烈的爱国热忱中贯注了人生的远大理想,在诗歌中或渲泄抑郁不平的苦闷,或抒发追求功名的热望,或表达对边塞形势的密切关注和重义轻生的豪侠意气,表现出自我的个性,开启了盛唐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以比兴寄托融入词采华霏的齐梁体,为初唐诗歌融合建安风骨和江左问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初唐四杰拓宽了诗歌的视野,从而便于容纳更为充实的社会内容、更为严肃的思想和更为丰富的感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4)初唐四杰在前人偏于游戏性和应酬性的题材中注入人生热情。(5)初唐四杰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他们具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改变了前朝轻艳浮靡的文风,对唐诗风格进行了革新,将唐诗带向了“风骨”清竣有力、神采飞扬的创作道路。2、形式的创新与完善 初唐四杰以新的章法和节奏表现出新的情绪,在诗歌语言形式上努力向生活靠近。大体而言,卢骆喜作五七言长篇,尤擅七言歌行一体。卢骆创造性地发挥了七言歌行工丽整练婉转流走的风格,并大大加强了它的抒情性,丰富了表现力,使之成为“极能发人才思”的新体制。王杨则以五言律绝取胜,在语言上更加明净凝练,进一步洗涤了六朝以来繁缛的格调。 5、 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和实践对唐诗发展有何影响?
1、诗歌理论方面:在《修竹篇序》中提出了诗歌革新的主张,提倡“风骨”和“兴寄”,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结合,创造出健康美丽的文学。这对唐诗风骨的形成、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诗歌创作方面:38首《感遇诗》等诗歌创作体现了他恢复“兴寄”传统的理论主张;《登幽州台歌》所包含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体现了唐诗的风骨。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影响了整个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诗歌美学的提出,对唐诗风骨的形成和新诗风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6、试述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d99bfd0242a8956bece4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