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教学随笔

2022-12-07 02:33: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南春》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江南,随笔,教学
《江南春》教学随笔

今年一开春,本着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的校本教研指导思想,我在学校执教了一堂公开课。课文是人教版第八册第三课的古诗《江南春》。 上课前,我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关于杜牧其人,当时的时代背景,南朝、当时佛寺的图像、佛寺的特点、晚唐的禁佛运动),让学生一点点走进《江南春》后那深远的历史背景,进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见解与感受。

上课时,在学生充分了解诗意后,我请学生结合课外所搜集的一些背景资料充分交流,体会作者杜牧创作诗歌时沉郁顿挫的心情,以及古诗《江南春》背后的沉重的历史沧桑感。通过搜集资料,交流信息,学生纷纷发言:杜牧处于晚唐多事之秋,内忧外患,错综复杂,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当时的统治者却一心热衷于佛教,到处广建佛寺。由于当时出家当和尚可以摆脱沉重的租税赋役,所以当时的僧人已经多达两百万人,使国家既缺少兵源,又缺少税源,大量的土地也被控制在寺院手中。忧国忧民的杜牧盼望能够恢复大唐初期曾经有过的比拟清明的政治,于是借诗歌外表上批评南朝的古,实际是挖苦大唐的今(当时一个学生还打了一个极幽默的比方) 由于情感到位,最后,学生纷纷主张,应该用略带沉郁顿挫的语气来朗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以读出诗人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

评课时,学校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研讨方针鼓励教师们展开校本研讨。围绕着古诗教学是否应该深入当时的时代背景各位老师的不同观点发生了一次碰撞。一些老师非常欣赏我的这种教法,以为这样做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搜信息的能力,形成了整堂课的高潮,确是出了彩。

有些持不同意见的同事主张:古诗的学习贯穿小学、中学、大学,《江南春》学习完全没必要那么向历史深入下去。只要让学生了解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就足矣。

而我那么认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1 / 2




因此,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学生有学习热情与欲望时,在课上增加个交流搜集资料的过程,充分向课外拓展语文课程资源,以表达我们的大语文观念 一节普通的校本教研课引发了老师们之间如此剧烈的争鸣,各种观点的不断碰撞、交锋。最后,我们的校领导与专家张敏校长没有轻易地下结论,而是鼓励老师把问题带下去深思、探究。

一次上课、说课、评课就这样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还在继续。一切面向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将继续研讨,继续校本教研,让自己的教育人生在校本教研中提升!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cab5b5f5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