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原文

2022-09-20 13:10: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原文》,欢迎阅读!
鹧鸪,苏轼,原文,林断山,明竹隐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苏轼)原文



林断明竹隐墙》 作者: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释】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树林茂密,遮蔽了山的明媚)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 :拄着藜杖。《漫兴九首》其五: 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 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点评】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

上阙写景。开首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

1




人以密不透之感。最后以 翻空白鸟 照水红蕖 相对,一个诉诸视觉: 时时现 ;一个诉诸嗅觉: 细细香 。充满了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 殷勤 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 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讲解】

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

作品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开头两句,作者以推移镜头,由远而近,描绘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远处有郁郁葱葱的树林,树林尽头,有座高山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象绿色的屏障,围护在一所墙院周围。这所墙院正是词人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池塘,池边大约由于天旱缺水,满地长着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令人烦躁不安。在这两句词中,竟然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容量如此之大,在古典诗词里也是不多见的。这里呈现的景象,跟词人熙宁十年1077)任徐州知州时所描写的景象迥然不同。那时作者写下的词句是: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浣溪沙》)那是一种奔腾奋发、蒸蒸日上的景象。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则完全是一种杂乱、衰萎的景象,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机。词人为何会描写出此等景象呢?原

2




来,词人在徐州任知州时,政绩卓著,深得民心,所以他当时写的词作,充满着积极奋发的精神。后来,他受到打击,被贬到黄州,充任团练副使,处境十分艰难,才能无从施展,被迫过着隐退生活,所以心情苦闷,精神不振。这就无怪乎他的词章变得这样凄清苍凉了。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c8e4d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3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