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doc

2023-01-03 12:3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董其昌doc》,欢迎阅读!
董其昌,doc
董其昌doc

董其昌的生平与艺术

(作者:黄晨馨 [1**********]44 十班) 内容提要:

董其昌(15551636[1],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董其昌的远祖北方汴梁人,宋南渡随君臣一起迁至南方,居华亭。(据《容台文集》卷六《渐川兄传》中董自言)董家祖上本为大官,一度中落,董其昌的至友陈继儒所著 《白石樵真稿》记“玄宰家甚贫,至典衣质产以售名迹。”家贫又有衣可典,产可质,名迹可售,可见至其昌时仍是一个中产而又有文化基础的家庭。他少时曾在莫中 (方伯)家塾读书,并随其学书法,又受同郡顾正谊影响学画。 关键词:

董其昌 生平 山水画 寄乐于画 南北宗论 正文:

董其昌(15551636[1],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董其昌的远祖北方汴梁人,宋南渡随君臣一起迁至南方,居华亭。(据《容台文集》卷六《渐川兄传》中董自言)董家祖上本为大官,一度中落,董其昌的至友陈继儒所著 《白石樵真稿》记“玄宰家甚贫,至典衣质产以售名迹。”家贫又有衣可典,产可质,名迹可售,可见至其昌时仍是一个中产而又有文化基础的家庭。他少时曾在莫中 (方伯)家塾读书,并随其学书法,又受同郡顾正谊影响学画。他学书学画皆在17左右,《画禅书随笔》有云:“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吾乡书莫中江方伯书学右军,„„予每询其所由,公谦逊不肯应„„”他开始对画兴趣尚不太大。22岁“丁丑三月晦日之夕,燃烛试作山水画,自此日复好之。”所以,董自言其正式作画是22岁,万历十七年戊子参加秋闱(乡试),董得第三名。[2]

董其昌79岁时曾总结自己所学的山水画云:“余二十二岁作画,今五十七年矣,大都与文太史较,各有短长;文之精工,吾所不如;至于古雅秀润,更进一筹矣。吾画无一点李成﹑范宽俗气,然世终莫之许也。”又曾说:“予少学子久山水,中去而为宋人画,今间一仿子久,亦差近之。”这两句话除开对“李成、范宽俗气” 的偏见外,基本上是对的,但失之太简,不可能全面。董其昌的山水画大致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以追求笔墨、造型、结构的形式趣味为其鲜明特色,第二类作品基本上是以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比较重视写实,但笔墨的趣味,山水的意境又是元人化了的。

“寄乐于画”这种绘画思想的根本点是“以画为寄,以画为乐”或“寄乐于画”即以绘画陶情养性。在文人画中,董其昌最为推崇的是以元四大家为代表的,没有“刻画细谨”的毛病这一派。相反,如以精工、工致取胜,虽以属于南宗、文人画,仍然不是董其昌最


为欣赏的。如他对宋代画家赵令穰的评论就是这样,尽管董其昌也充分承认北宗在技巧工上的成就,并且对被他划为北宗的赵伯驹评价很高,认为赵的作品“精品之极,又有士气”。然而,由于赵的“精工”终究又不合于董其昌“寄乐于画”的要求,大有“损寿”之弊,所以仍被他看作属于“非吾曹当学”之列。

董其昌“寄乐于画”的思想就其以画为养生之助,并认为作北宗画会“损寿”来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性、创造性。北宗画家中也可找出不少高寿的,如李唐年八十尚能作出山水人物。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寄乐于画”的思想突出了绘画所具有的审美愉悦作用,高扬了绘画自身的美的价值不以绘画,为一种但求精工的、机械的操作活动,虽然这种思想并非创自董其昌,但无疑又是董其昌使之得到了前所未见的强调,并非因为同他提出的南北宗论相联系而产生了广泛影响,作为一种艺术美学的倾向来看,董其昌倡导南宗,包含了对绘画的审美价值的认识和高度的肯定。

“文人画”和“南北宗”之说即见于《容台别集》[3]之中,也见于《画禅室随笔[4] ,二说并不相同。“文人画”说在前,“南北宗”论在后。其中亦有此段文字(少有出入),近人遂怀疑“南北宗论”出于莫是龙,陈继儒一生著书辑书特多,有的很认真,有的很马虎,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陈继儒《珍珠船》时说:“„„盖明人好巢力袭前人之书。而割裂之,以掩其面目,万历之后,往往皆然,继儒其尤著者也。”陈继儒辑《宝颜堂秘笈》时尚无《画说》,及辑《续集》时,陈年已衰,多是他的助手代辑,所以《续集》所收的内容比正集更多更冗杂,所辑内容更成问题。而和董、陈、莫差不多同时的姜绍书著《无声诗史》对莫是龙记述其详,也只言其“有《莫廷韩集》行世” ,未言其有《画说》之作,今见之《画说》内容多出于董其昌《画旨》是《画说》出于陈的助手胡乱缉纂而陈未认真检查无疑。

董其昌承袭宋代郭若虚的说法,认为“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乃生而知之,不可学,但亦有可学得处,方法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句话已成为中国画学的名言。 所谓“行万里路”,明显包含董其昌所讲的师造化,要求画家要广泛地观览天地山川万物,不要像董其昌所论及的“不得远游”的宋宗室赵大年那样,局限于一隅之地。此外,“行万里路”还包含着对人生的阅历体验,这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所必需的。

所谓“读万卷书”,明显同文人画家的修养密切相关,是绘画能否有“士气”的重要关键。董其昌说:“昔人评赵大年画,谓得胸中万卷书更奇,„„马元、夏圭辈不及元季四大家,观王叔明,倪云林姑苏怀古诗可知矣。”的确,马、夏究竟是院画家,在细腻地表现文人们的心境,诗意这一点上不及元四大家。至明代,如前已述及,宗马、夏者很不少,更是有些缺陷,例如周臣、师赵伯驹、李唐、刘松年,亦师马远,极有动力,苍郁遒劲,但人以为俗,不及传他的画法的唐寅,原因就在“袛少唐生数千卷书”(见《佩文斋书画谱》卷56)。唐较之周,确实也更有才学,其画虽属北宗一系,极精工,但又竭力注入文人的趣味,具有秀润的风韵,无浙派剑拔弩张之口。董其昌提出“读万卷书”,既包含画家应有多方面的文化教养的意思,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倡南宗,推崇元四大家,主张表现文人的心境趣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c20c04f3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