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诗以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2-10-16 09:16: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和诗以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重要性,小学,音乐
和诗以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每一首经典诗歌,都是祖先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感悟。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具有一定的音乐性特征,和诗以歌将诗经、唐诗宋词等中国经典传统文学作品与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和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演绎诗词之美,使诗歌化成美妙动听的歌声流淌在孩子们的心中,让诗词与音乐合一,共同提升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感悟经典诗歌的魅力,传承经典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和诗以歌音乐课堂;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033-02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音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音乐兴趣,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提升孩子的精神素养。随着人们对音乐育的不断认知和逐渐重视,小学音乐教育也逐渐得到改善

1.教材内容较多较复杂,缺乏科学性,有些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 忽略了音乐本身的艺术特点,甚至脱离了小学教学现状。

2.教学手段单一,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唱主角一味灌输,学生盲目

跟随,注重知识讲述,忽略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究,把音乐课堂变成了理论课堂,导致学生喜欢音乐而不爱上音乐课的现象。

3.小学音乐课不属考试范围,因而许多老师和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不够重视,只注重分数高低,忽略素质教育,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增加老师负担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二、和诗以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小学音乐《新课标》制定了新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同时在新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增加了较多的古诗词儿童歌曲。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应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让诗歌走进音乐殿堂,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一部分,体验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气韵美,这不仅对于整个音乐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创收,而且还使中国古典艺术歌曲成为诠释中国音乐文化有强势表现力的艺术形态,实现了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心灵沟通,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传播到世界的舞台的目标。

1.“和诗以歌小学音乐素养的影响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种重要的文学载体,具有一定的音乐性特征。在中国文学术史上,诗与歌密不可分,都是情感的表达,而吟唱诗歌正是古人言情壮志的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在汉代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的乐府机构,但许多经典的诗歌由于记谱的局限和时代的久远致曲调失传,但这不能阻断古诗词的诗乐同源、诗乐一体的文学艺术特征。从古至今诗歌一体,诗歌具有韵律感、节奏感,诗与歌相通相连,韵脚、对仗,严谨,诗和歌的结合点,音乐与诗的关系,表面上就很明显,那就是两者都使用声音。只是前者表现得更为复杂,而后者相对简单一些。在诗里,声音的复杂性要求比较简单。首先,它不需要乐器发出来,只依赖人的语言即可。在组合方面,也不需要理论基础的繁复,将其丰富的韵,以音乐符号的形式表现出来。人类的一般交流语言,与专业的音乐符号相比,更为简单。诗歌与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歌具有一定的音乐性特征,诗歌以语言精华为表现方式,音乐以乐曲为实体,集中表现了人类的声学审美。

中华五千年文化灿若星河,经典诗词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到汉赋,从唐诗宋词,无一不是中华文化之精髓。这些诗词不仅遣词造句美,而且在音韵这一方面更美,且内涵深刻、意蕴深远。通过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把《诗经》、唐诗宋词等中国经典传统文学作品与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和


唱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演绎诗词之美,使诗歌化成美妙动听的歌声流淌在孩子们的心中,让诗词与音乐合一,共同提升孩子们的情感表达能力,感悟经典诗歌的魅力,传承经典文化的精髓。

2.“和诗以歌小学文化学习的影响:

最近,教育部下发通知,从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都使用统一部编版教材,使用人教版北师大版各省市其他教材版本的学校,在本次调整后都将迎来巨大的改变。改变一:语文难度剧增,我们都知道,古诗词、论语、文言文都是语文中较为生涩难懂的内容,在以往的教材版本中都将这些内容放到45年级以上,而在本次调整后,所有学生都将从一年级开始接触这些内容,这对于学生的日常积累、背诵、记忆是一种考验,学习压力也将剧增。改变二:语文古诗词内容增加至51%-87%,在以往的教材版本中,一般一个单元只有1-2篇古诗词内容。而本次调整之后,小学古诗词内容总量增加至128篇,相比之前剧增了87%左右。改变三:文学积累或成学习语文的关键,大多数同学接触语文古诗词基本都在课本上,课外很难也很少接触到古诗、文言文等内容,但在调整之后,学生们或将成为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课外也必须积累更多的文学常识、诗词内容。面对这种改变及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我们可以尝试:将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在旋律的带动下让学生快速记住内容,理解内涵并且经久不忘。

大家应该不会忘记,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梁俊老师带着孩子们咏唱并不出名的《苔》,节目播出后却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诗。而今,这首诗常常被用来激励奋斗的小人物。音乐,的确有助于我们记忆。央视诗词原创节目《经典咏流传》自开播起就广受好评,多首热门诗词歌曲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虽然节目已经过去很久,但是经典的诗词却仍在观众口中传唱。十期节目中的 56 首诗词歌曲曲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我们可以从中选择适合小学生演唱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学边记古诗词。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创作的50多首《新学堂歌》主要以学生耳熟能详的唐诗为主,结合汉乐府、三国、明清时期的作品,谱以朗朗上口的旋律,学生易于演唱,可以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增强了乐感。

音乐与古文化融合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有助于音乐教师丰富教学形式,提高人文素质;其次,有利于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将音乐知识与文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找到两者的共性及横向联系,通过诵、唱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更好的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意境和内涵。 3.“和诗以歌小学生思想情操的影响:

古诗词体现的思想内容与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等相结合,从小抓起,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情操得到提升。如:《三字经》《游子吟》《声律启蒙》《明日歌》等古诗词歌曲。小学阶段是人生启蒙教育的开始,品德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因此,利用音乐课堂教育,在小学阶段增强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力度,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学习的种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教育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诗词与流行的结合是一种非常好的国民教育模式,他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人生价值、人生取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样的创新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一定能在青少年中生根、开花、结果。 三、和诗以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和诗以歌音乐教学中除了对小学生身心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外,在音乐教学课堂上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师生双边活动得到改观,不再限于老师说教学生跟唱的捆绑式教学,趣味性加强。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平台。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听、诵、唱、节奏、声势动作、律动、创编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用耳朵听,在听中创新。作为一种艺术音乐教育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词音乐,通过音乐形象以及教师给予的提示慢慢展开想象,在此基础上用表情唱,在唱中创新,例如:《村居》一课教唱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唱出景、唱出情、唱出神,让学生进入角色,以情感来歌唱,同时伴以极具表现力极具个性的体态语言和表情语言,唱出人的一种精神,唱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创中求新,让学生自己选取最喜欢的诗词,先自己谱曲,经过同学们商议和老师审阅,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取乐器伴奏,进行自编自创表演。音乐是一门极


富创造性的艺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鉴《经典咏流传》和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挑选或创编适合小学生演唱的诗歌作品,通过吟唱、表演唱、说唱等多种音乐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采用在常规教学和课后兴趣小组的教学中将经典诗词引入音乐课堂的策略,打破音乐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辅以诗词、歌词诵读,让学生在体验歌词美的基础上掌握旋律的韵律,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2.新课标理念得到充分体现,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情感体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始终抓住音乐美这个珍贵的内核,选择美准含量高的音乐作品,并深刻地挖掘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因素,构建较高的音乐美的表现标准,贯彻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使音乐教学程真正意义上称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享受、创造音乐美的过程。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音乐教师必须用美而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感染学生,用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用音乐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用现代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使学生产生稳定音乐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音乐新课标中强调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应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们通过和诗以歌的形式,以学生兴趣为指导,教技巧为支撑,注重情感体验。将流行音乐元素掺入古诗词,增加歌曲韵味,以流行音乐动古诗词的传播,既传承弘扬中国文化,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3.学科融合得以体现,当前的学校教学倡导学科综合,吟唱古诗词融合了语文音乐美术等多门学科。作为语文课和音乐课的补充和延伸,再加以配图,学生会体验并逐步理解诗歌的意境美、画面美和情感美,增强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和诗以歌,将古典和创新融合于音乐课堂,让经典诗词更贴近生活,更接近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吟诵诗词、习唱旋律、律动、描画歌曲意境、拓展演练等形式了解歌曲内涵,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进而产生共情与迁移,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向上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古典诗词和音乐的根源是相通的,除了古诗新唱外,近年来很多富有中国古典美的流行音乐作品也可以被选为教学内容。如林俊杰的《江南》《曹操》、周杰伦的《千里之外》《青花瓷》《烟花易冷》等作品,都有如经典诗词般隽永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中国韵味浓厚。只要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兴趣为导向,以经典促发展,学生定能有所收获。 课题来源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课题:小学音乐教学和诗以歌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18BJC050)阶段性研究成果] 湖南省涟源市教研师资培训中心,刘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880a44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2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