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翻译赏析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作者为清朝诗人纳兰性德。其古诗全文如下: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前言】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该篇词作上阕以春夜景致开端,杏花微雨,着重写景,下阕写因相思而失望的心情。虽明写春色似如美酒浓烈,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清隽自然,描写爱情真挚缠绵。 【注释】 1、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 2、莲漏:即莲花漏。宋毛滂《武陵春》词:“留取笙歌直到明,莲漏已催春。” 3、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红绡:代指红色花朵。 4、那:犹奈。白居易《罢杭州领吴郡寄三相公》:“那将最剧郡,付与苦情人。”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那将句:意谓愁极无奈之时便将红豆取出,记下这无聊的心绪。 5、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 6、倩:请。 【翻译】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鉴赏】 这阕词,是以女子
1
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821246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