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柴散文随笔》,欢迎阅读!
柴散文随笔
柴散文随笔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摆在七件事的第一位,说明它的重要。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干的最多的活是搂柴。我七八岁的时候,父亲用铁丝给我编了一个搂柴的箔子,每天一放学,我就沿着河滩搂柴。后来上了中学,一放农忙假或寒暑假,还是到处搂柴禾。因为那时候,我家9口人,需要的烧柴很多。住的又是草房,年年要修缮,生产队里分的麦穰、稻草不够苫房顶的,烧柴特别困难。一放麦假,我就扛着竹箔子到处搂麦,搂麦的人很多。一块麦地,当社员把割在地里的麦捆子拉走,生产队长喊:“‘放门了’(即允许搂麦了),十几张箔子争先恐后地疯狂地搂起来,尘土飞扬,一片狼烟,你搂过来,我搂过去,不仅把剩在地里的麦秸、麦叶搂得一根不剩,而且把地里的草缨子也搂得一干二净。
除了夏天搂麦秸、秋天搂豆叶,我还到淮河对岸搂荻柴叶子。淮河对岸的姜家湖属于霍邱县,那里地多人少,河滩上的荻柴一望无际。到了秋季,割荻柴的时候,他们忙不顾来,让淮河北岸的人帮着割,但不付工钱。唯一的劳动报酬是把荻柴拉走后,剩下的荻柴叶子给我们搂。每当这时候,我们全家齐上阵,连我母亲也要挪着一双小脚去帮着割荻柴。荻柴叶子锋利如锯齿,在我们的手臂上留下一道道血口子,荻柴茬子尖如利箭,一不小心,就能将鞋底扎通,将脚底板扎烂。每年割荻柴,全家人的手臂上、腿脚上都鲜血淋沥,伤痕累累。尽管如此艰辛,还是要去割荻柴,因为这是一年之中难得的准备过冬柴草的机会。
1962年夏天,我16岁时,有一天下午,我听说临淮岗工程下马,工地上民工住的庵棚拆除了,可以在废墟上拾到柴禾,于是我带着扁担、绳子,步行18里,赶往工地。当我拾到七八十斤柴禾时,突然乌云布满天空,我挑起柴禾就往家赶,走到淮河边准备过河时,天已经黑透,由于风急浪高雨猛,渡船停摆了。河边无处避风雨,我只好躲
在荻柴滩里。我用捡来的`破席子搭成一个简易的庵棚,我蹲在下面。庵棚那么简陋,哪能挡得住风雨?倾盆大雨浇在我身上,狂风一阵紧似一阵,我又累又饿又冷,抱着双肩,不停地颤抖。就这样一直熬到天亮,渡船摆过来,我才回到家。回到家里就高烧不止,大病了一场。
自从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吃不愁烧不愁了,草房变楼房,也不用柴草苫房顶了。青壮年农民都到外地打工挣钱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没人养牛了。原本给牛作饲料的麦穰、豆秸也省下了,柴草竟然成了废物。
前些年,每到收割季节,家家点火,遍地冒烟,如同火烧连营,农民将联合收割机吐出来的麦穰、稻草一把火烧了。弄得狼烟四起,污染空气,影响飞机飞行,城里人呼吸都受到影响,行走的路人都能被烟雾呛得直咳嗽。
后来,烧秸秆的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收割前,各级政府提前下达通知,不准在地里烧秸秆,谁烧就罚谁款,但还是屡禁不止。于是各级干部层层包干,严看死守。这几年,焚烧秸秆的现象才有所收敛。但农民有农民的难处,秸秆留在地里没法种庄稼,只好将秸秆堆在地头路边或扔进坑里。
每次回乡,看到堆在沟头路边的秸秆,就想起小时候拾柴的艰难,为这些多余的柴草可惜,更为乡亲们无法处理秸秆着急,曾经那么金贵的柴草,咋连垃圾都不如?谁能想个好办法,既帮助农民及时地将秸秆处理掉,腾出地来种庄稼,又让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加农民的收入?听说有的地方有了秸秆加工厂,既避免了秸秆的浪费,又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效果不错,愿这种加工厂尽快地普及开来,为农民增收,为百姓造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75db13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