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丧偶式教育》,欢迎阅读!
案例:
丧偶式育儿”是最近比较火的一个词。这个词汇诠释的涵义直接、犀利,又狠又准,一下子触碰到了许多妈妈的神经,引发了诸多共鸣,引发了一场吐槽老公、批判老爸的网络热潮。且网络上有这样一个段子:某老师布置作业,让孩子写一篇关于父亲的作文,小明写了一篇作文如下: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爸爸,那就是“父爱如山”因为不管平时妈妈多忙,爸爸都像永远稳如泰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分析:
《三字经》里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子不教,父之过。从中国古代社会开始,人们对于父亲的教育地位和教育责任就有了相当的认识。按理说,如果拥有这样的社会期待,在我国社会,男人应该相当重视自己的教育责任,成为孩子成长中重要的教育者。但是,反观如今的社会,“丧偶式教育”愈演愈烈,很多父亲不仅没有尽到教育者的责任,甚至连养护者的责任都未尽到。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男人普遍事业心较重,忽略对孩子的责任。男人事业性较重,不仅仅是因为男人本身具有“争强好胜”的个性特征,同样也是因为社会对男人成功与否判断的标准是是否成就一番事业和是否出名等,而这些判断的标准往往没有家庭的幸福和对子女成长的参与。由此,身为“男人”的父亲也可能因为追求自我的成功而忽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第二,推卸责任。古代有“男主外,女主内”之说,而现代有“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之说,而这样的社会意识往往给有些父亲们传达一个错误的观念——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为这个家承担经济责任,而其他的一概不用参与,“教育孩子”应该分工给母亲。另外,还有很多父亲认为自己不懂“教育和养护”,与其添乱,不然不参与。然而“不会做”并不等于“不能做”,不等于“不能学习做”。因此,以上种种都是父亲们推卸教育责任的借口罢了;第三,大量存在的“巨婴父亲”。上两条也有论述,现在的一些社会意识和社会期待造成了父亲的“失职”,这一条原因也应归类于此。很多“父亲”从小生活在父亲角色缺失或者父母溺爱的家庭环境中,养成“依赖性”的性格,因此就算结婚生子后,他们往往依赖自己的妻子,而不会承担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另外,还有一社会原因则是,中国父母对于儿女婚姻问题和后代问题总是过度关注,导致很多父亲是被“催熟”的,自己没有从内心自愿主动去成长为一个父亲,自然不会“做父亲”。
即使有种种客观的或主观的原因使父亲们“不得已”履行一个父亲的责任,但是“父亲角色”对于孩子成长确实不可或缺的,因为“父亲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很多问题:第一,儿童认知受阻。父亲作为家庭中的“男性角色”,其思考方式和教育内容都会对儿童对世界的
认知,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但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长期只有母亲参与,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情况下,母亲的认知方式则会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而这种认知发展往往是不完整的;第二,导致儿童性格缺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亲往往代表了力量、坚韧、强势和规则。中国自古以来,强调“阴阳协调”,在抚养孩子方面,同样如此,且在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正是“规则意识”培养的最佳时期,由于母亲天生的温柔等天性,在这方面教育必然会存在着不足,从而使孩子性格自卑、懦弱、脆弱等;第三,导致孩子取向失调。性别取向的发育包含了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这两个方面都必须得益于双亲的协调影响,长期只有一方陪伴,会导致孩子取向无法沿着正常健康的方向发展,表现为与异性交往能力弱,不会换位思考,自私自利等。
儿童便是一个社会的未来。不管作为儿童的生育者,还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父亲都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积极参与到儿童成长中去,给予他们关爱,给予他们教育,让他们在和谐平衡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要做到这一点,首先,人们对“父亲”的衡量标准需要改变。人们不应该仅仅只看到这是一个“男人”,他应该拥有事业,以追求成功为追求,还应该看到,他是一个父亲。社会不应该既期待一个男人拥有至高不上的成功,还要求他完全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社会对于“男人”和“父亲”的角色期待应该做到平衡和灵活。其次,母亲应该让父亲从“胎教”时就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来,早早帮助丈夫适应“父亲”角色,让其渐渐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最后,作为“父亲”,不应该仅仅通过给孩子经济支持来表达父爱,还应该给予孩子最大的关注和最真挚的关爱,因为,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做父亲的觉悟,其次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会如何做一个“好父亲”。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5b3b7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