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

2022-04-11 22:31: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老师,数学,一起,笔记,读书
《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读书笔记



一、作者简介

吴正宪,全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督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审定专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数学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主任。



二、内容简介

这本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述,第二部分是“数与代数”领域解读,第三部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解读,第四部分是“统计与概率”领域解读,第五部分是“综合与实践”领域解读。在每个部分中,以“关键词+新在哪里+吴老师解疑/支招+精彩课例”的形式聚焦新课标。“关键词”以点带面,直击新课标的核心要点;“新在哪里”以“关键词”为线索,对各领域中的具体变化进行解读;“吴老师解疑”采用的是吴老师自问自答的方式,重点对新课标中突出的疑难问题,及一线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整合,并给出有价值的意见;“吴老师支招”言简意赅地为教师教学提出建议和提供指导;“精彩课例”呈现给我们的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生动鲜活的课堂实例。

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色:注重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注重新课标的主要变化,注重结合课例来解读新课标。它以“学习新课标”为主题,以“新课标的理念和课程的四个领域”为主要线索,以“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新课标”为看点,由吴正宪团队的多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谈感想,许多论点又有教学实践的片断做支撑,便于读者理解。这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学习、领会新课标,会有很好的启发,所以它是学习新课标很好的参考读物

三、精彩摘抄

1数学学习就是学生不断感悟、逐步开窍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生疑——解疑——生疑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会问许多问题,尽管有时我们把握不准,


尽管有时学生的问题不着边际,但也应该让学生提,从而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倾听、筛选。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从习以为常的经验中学会反思和追问。

2、模型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总是从相对简单到相对复杂,从相对具体到相对抽象,逐步积累经验,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维的习惯。在教学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数与代数”领域内容在不同学段的要求,逐步渗透模型思想。比如在第一学段,可以引导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使学生能学会用适当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简单现象,提出一些力所能及数学问题;在第二学段,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更为一般的模式表达,如用字母表示有关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单价、数量、总价等关系式。总之,对模型思想的感悟应该蕴含于概念、命题、公式、法则的教学之中,并与数感、符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紧密结合。 3、对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是学生能否全身心投人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考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有不全面和不尽完善之处,但那是他们对事物最本真的认识。教师抓住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特点,给予恰当的评价,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认识建立起联系。只有学生感兴趣了,他们才能建立自信心。 4学生学习本身就是动态的过程,教师应该善于将静态的知识动态,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5小学生由于认识的深浅、思考的角度、生活的阅历、个性的差异等因素,必然表现出理解的差异、创造的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我们要鼓励学生对于一个问题所要求的适当答案不与他人相同,总有新想法、设计,表现得独特;我们还要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的习题,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读后反思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我


很庆幸我做了一名教师,更庆幸做了一名数学教师,数学邂逅是我最值得感恩的一件事。这段时间,迷恋上了吴正宪老师,连续几个月都看她的书。这个月与她一起走进数学新课标,让我在公开课《左与右》备课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启发。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学习抽象数学知识过程中,动手操作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我想,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动手操作和与老师平等对话中不断感悟、逐步开窍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带领着学生不断思考,体会着思考的快乐与幸福。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数学课堂绝不能丢了它的魂。教师不仅要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引导学生追问为什么,从知识的结果和过程,追溯知识的来源。还要在备课时,不断深挖源头,只有清楚知识的源头和发展,才能在课堂上自信、沉稳地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和交流,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共同建设智慧课堂。

书中在数与代数这一章节提到,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与实际的联系十分紧密。我想,函数思想不仅体现在数与代数的领域,它其实也渗透在其他各个领域里,如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体积、积的变化规律、折线统计图中数据与点的一一对应等,要善于做一个用心之人,在点滴中渗透函数思想。

虽然之前,我也读过新课标,《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教学让我在备课之初会多问几遍自己为什么,关于知识、关于学生、关于课堂呈现。在上课时,会更关注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还会更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思想。并从他们的思考里,得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能更好地做到与孩子们平等交流、共同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49d37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