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课文和课文分析

2022-03-28 06:01: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卫填海》课文和课文分析》,欢迎阅读!
课文,精卫填海,分析
《精卫填海》课文 后附课文分析

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 注释

①本文选自《山海经 北山经》。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鸟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少女]小女儿。 []溺水,淹没。 []因此。 []填塞。

课文内容分析:

《精卫填海》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三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课文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


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

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很近,如,“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 课文插图生动形象,左上角是一只羽翼鲜艳、白喙赤足的精卫鸟,它嘴里叼着石子,正振翅高飞;下方和左上方滔天巨浪。面对汹涌澎湃的东海,精卫目光坚毅,毫无畏惧,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精卫的坚韧与执着。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第三题:精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和同学交流。这


个任务是要在完成前面两题的基础上,去感悟人物形象。教学中,可以借助抓关键词句,想想画面,感悟人物形象。 二、学情分析

从小古文学习的角度看,本课是继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之后的第三篇。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小古文的一般方法,比如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本等,对于学生读懂文本有很大的支撑。但有些关键处对于学生仍有难度,比如“为”“以湮于东海”的理解。

从兴趣的角度,学生对神话故事天生感兴趣,而且刚学了《盘古开天地》,还沉浸在奇幻的想象世界里,对学习《精卫填海》有自然的促进作用。

从对主要内容的把握上看,学生可以抓里面的几个动词,以动词串起整个故事的脉络,难度不大。

从感受神奇和人物形象的角度看,难点在于对关键词句所描摹的画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比如“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只有对这个句子有精深的理解和想象,才能真正感受到精卫的高大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38c7f0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d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