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欢迎阅读!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迪尔凯姆为社会学确立了有别于哲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独立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
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宗教、道德、法律、社团、协会、语言,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 《社会分工论》
传统力量统治的社会靠“机械的团结”来维系。在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中,同一团体的成员们采取同样的谋生手段,保持同样的习俗,这种共同性使他们意识到大家同属一个集体,而不会离心。这种“同质”的社会,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使成员们尊重团体的信仰和各种传统,维护共同意识,维持一致性。 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近代社会是差异的社会,又是有机团结的社会。
迪尔凯姆否认社会分工的产生是为了创造更多财富的观点。他强调,一个事物的功能,并不是产生出这一事物的原因,原因在功能之前。他认为造成分工制的原因是人口密度过大。人口的增加最初迫使一些人迁徙到其他地方,当无路可退时,他们被迫改换行业,分工制也就随之出现。
迪尔凯姆在早期著作《社会分工论》中批判了传统社会中的共同意识,认为这种共同的信念接近于宗教,带有强制性,并渗入到一切社会生活中。他预言,共同意识和宗教维系社会的功能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成熟期的迪尔凯姆放弃了《社会分工论》中贬低共同意识的思想,转向强调共同意识和宗教的社会作用。 《自杀论》
社会形成了一套等级秩序,正常社会中的秩序总是被大多数成员接受。当社会成员认为这种等级原则合理,就欣然接受该阶层给予他的限定,欲望与手段就有了平衡的可能。当社会发生动乱变迁时,人们失去了种种秩序和规范,欲望与手段不协调,行为混乱而无节制,遂造成种种痛苦,导致自杀率升高。自杀分为四种类型,利己型、利他型、失范型和宿命型。
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西方近代个人主义的发展使个人与家庭、宗教和社会相脱离,从而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独身者、离婚者比有家室的人较少地负有义务,从这些脱离了社会义务和束缚的人们中产生出更多的自杀者。
利他型自杀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和意义,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个人失去了自主。迪尔凯姆以欧洲军队为例,在军队里,士兵被训练得不看重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感到被一种“社会价值”所扼杀,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因而军人的自杀率高于普通百姓。
失范型自杀由社会混乱所导致,在混乱中社会成员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增添了痛苦。欲望与满足欲望的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一切生物痛苦的根源。动物的生理机制为其欲望划定了界限,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人占有的越多,欲求的就越多,所获得的未能满足需求反而刺激了新的欲望。欲望有界限,人们才会感到满足和快乐,而欲望的限定只能来自社会。
宿命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社会的人需要一个高于个人的社会目标;对这个目标所负的义务不至于使他失去自主;他的欲望应受到社会秩序给予的一定程度的限定。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上述条件时,一些心理上脆弱的个人就可能会自杀。 《宗教和知识社会学》
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图腾是民族的标志、旗帜,图腾原则就是民族本身。人们崇拜图腾实际上是崇拜他们所属的那个团体,图腾是团体的象征,犹如国旗之于近代国家。宗教的神圣来自社会,它不过是被实体化、人格化了的团体力量,即道德力量。 社会力量以一种心理方式作用于个人,迫使人们服从它,甚至违背人们的自然倾向。人们感到了身外存在的这种力量既是强制的,又是需要依赖的。他们对之敬畏,又不能充分理解其性质和来源,便萌发了某些观念来象征这些力量,这些观念就是宗教。
社会对于个人,就像神对于其崇拜者一样,没有了这种至高的神圣性,便不可能有社会生活。不仅原始社会需要宗教的这种功能,“社会生活在其每一方面,在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要靠一个大的象征体系才成为可能”。这一点是他晚年思想中的最大转变。
一切感受来自个体经验,一切理性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属于“团体表象”,来自“团体意识”,产生于团体生活之中。在完全孤独的个人生存中,为了生理需要的满足,凭感觉就足够了,并不形成时间、空间等概念。一种道德思想不可以简化为一种功利目的,理性不可以简化为个人经验。 【阅读心得】
如果把“社会”看作一个庞大的循环服务系统,无论商人、政客、知识分子、技术工人还是农民,每个人都是服务链条上的一环,只是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享受别人服务的同时,也必须付出服务。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的人,迟早将受到社会的摒弃,因为他的存在破坏了资源分配的平衡。过度占有资源,而脱离了社会义务,也会受到心灵的摒弃,精神陷入虚无,沉浸于腐败的物质消耗中,沦为行尸走肉。
资源是物质性概念,利益是价值性概念。资源是指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或能够给人类带来财富的物质。利益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世界的本源是物质,需求是基于物质产生的,所以资源先于利益而存在,利益是资源的衍生物。
社会稳定需要统一的象征体系,但社会越进化,成员间的差异越大。一个文明成熟的社会,需要建立公正的体系,充分尊重成员间的差异,细致、高效而规范的社会分工将推动社会的物质富裕和文明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1700fec8d376eeaeaa3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