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豕渡河是什么意思?

2023-04-02 20:08:3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豕渡河是什么意思?》,欢迎阅读!
渡河,意思,什么
三豕渡河是什么意思?

【释义】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也作“三豕涉河”。 【出处】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

——《吕氏春秋》

子夏是春秋末晋国温人(今河南温县),他姓卜,名商,字子夏,后来也被称为卜子夏、或卜先生。子夏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孔子很优秀的门徒,他14岁来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相跟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孔子的器重。因其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名列孔子“七十二贤人”的第四位。

有一次,子夏去晋国,中途刚好经过卫国,巧遇一位读史书的人,并听他在当地讲史,其中讲道:“晋军三豕渡过黄河。”“豕”在古时就是猪的意思,如果按照这位读史先生的讲法,晋国的军队仅仅通过三头猪就渡过了黄河。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于是,子夏找来史书仔细辨读,结果发现书上的记载是“晋军己亥过黄河。”原来,在古文字中“三”与“己”的写法很接近,而“豕”又和“亥”的写法很相似。古人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作为“天干”,又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作为“地支”,再按顺序搭配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个“甲子”来记年。“己亥”也就是史书中记录的某一年。“晋师己亥渡河”就是说晋国军队是在“己亥”那一年渡过了黄河。正因为“己亥”两字的古文写法和“三豕”很相像,而卫国读史的这位先生又不求甚解,于是把“晋军己亥过黄河”错讲成了“晋军三豕过黄河”,闹出了笑话。在搞清楚这一切后,子夏便对卫国那位读史的人说:“你讲得不对,这一句是晋军己亥年渡过了黄河。‘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子夏耐心细致的讲解令卫国人心悦诚服。后来,等子夏到了晋国向晋国人问及此事,得到的答案果然是说,晋国军队是在己亥年渡过的黄河。可见,子夏在卫国通过认真辨读、查考史书得出的答


案最终得到晋国的证实。

孔子去世后,卜子夏和其他孔门弟子为孔子守孝三年,后来到西河设教,培养出一大批治世的英才。由于子夏才气过人,《论语》里也保留了他许多著名的格言,例如: 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故事梗概。春秋末期,孔子的学生子夏从鲁国到晋国去,途经魏国,听到有人在诵读史书“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听了觉得肯定不对,怎么是三头猪过河呢?想想肯定是史书抄写错了,这里应该是人数或时间,联想到三和己相似,豕和亥相似,于是断定应该是“已亥过河”。于是告诉那位读书者错了,应该是已亥过河,后来魏国那位到晋国求证,果然是晋军已亥过河的。

典故出处。巜孔子家语》、巜吕氏春秋》都记载了这个典故,内容大致相同。巜吕氏春秋》“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亥’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两者的区别是巜孔子家语》是说那位读书者到晋国去求证,而巜吕氏春秋》则是子夏到晋国求证。虽然一字之差,但透露出的意义不同。巜孔子家语》反应那位读史者有错就改,治学严谨。而巜吕氏春秋》反应的是子夏到底是先贤,认真负责。

今天的解释。用“三豕涉河”或“三豕渡河”,来形容文字写错别字或刊印出错且错得很可笑的情况,文字讹误或传闻失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梁书.裴子野传》范缜“表”:“且(子野)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通悦,音tuì,恰好,合宜)置之胶庠(周朝时学校名,胶为大学在王宫东面,庠为小学在西郊),以弘奖后世,庶一夔之变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3050cf8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