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

2023-02-06 02:33: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欢迎阅读!
毛姆,刀锋,幻灭,生存,真实
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

作者:赵继红

来源:《牡丹》2019年第33

在毛姆的小说《刀锋》中,作者为人们塑造了一位因受到战争刺激而走上追寻人生意义道路的人物形象拉里,尽管该形象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一战后,展现了一战后人们的精神状态,但实际上,拉里的形象跨越了时空界限,揭示出二战后以及当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并为他们展现出符合现实意义的生活方向。本文从拉里的幻灭人生为出发点,阐述真实生存的意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文学表现主义形式盛行。其中,现实主义题材的《刀锋》得到当时人们的广泛好评。毛姆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众多读者,英国学界对于毛姆的作品认可度较低,很多评论家认为毛姆的作品缺乏内在美学价值,在作品中具有反道德的成分。鉴于这些因素,毛姆在世界文坛一直处于边缘地带。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通过分析毛姆的《刀锋》,从中探寻关于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的话题,希望读者能够对这部作品有新的认识。 一、幻灭与重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饱经战争之苦,《刀锋》在这个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这部小说成型于二战之前,是毛姆在美国游历期间所写。小说的内容主要描写一战之前,讲述美国青年拉里因为失去好友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小说包含了关于善与恶的疑问。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里身处美国建设热潮,但是感觉自身游离在外。他一直对善与恶的疑问耿耿于怀,于是通过书籍和思考试图解决心中的疑惑。为了达到目的,他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解除与恋人的婚约。拉里去了法国,开始周游世界的旅程。在遥远的印度,拉里终于找到了心理安慰,心灵得以完善。也可以认为,《刀锋》是关于如何完善心灵的一部小说。

深受两个世界大战之苦的人们,需要寻找心灵的安慰。小说中,在达到心灵完善之后,拉里终于明白了,他认为,当绝对在这个世界上表现为善的时候,恶也自然连带着出现。没有地壳的灾变的那种无法想象的恐惧,你就不会见到喜马拉雅山的壮丽景象。根据同样的道理,人们在世界上所珍视的一切美好的、有价值的事物,只能和丑恶的东西共同存在。拉里从辩证法的角度探索恶的本源,善与恶、美與丑既是对立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人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善是十分关键的。

拉里给人非常宁静的感觉,一直在追求无我超我的境界,像天使般牺牲自我,达到为人们赎罪的目的。拉里的恋人伊莎贝尔拥有美丽的外表和健康的身心,她热爱世俗生活。而拉里追求苦行僧的生活方式,与她追求的世俗生活格格不入,拉里认识到这一点后,就主动选


择了解除婚约。拉里无疑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他希望通过自己激发别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婚姻为代价。 二、主人公拉里自我建构的过程

从拉里的经历来看,他的一生一直处于自我构建中。在芝加哥的生活中,拉里一直处于自我审视和觉醒之中。离开芝加哥后,他决定去巴黎碰碰运气。推迟与未婚妻的婚约,拒绝良好工作,拉里一直想追求属于内心的自由。在巴黎很长一段时间,拉里通过各种方式来完成自我的建构,比如学习外语、看书、到大学旁听等。经历了两年这样的生活后,拉里与未婚妻正式解除婚约,他到别处当了一个煤矿工人,然后又与别人体验农场的生活、旅行等。 拉里因为十分丰富的个人经历,他的内心也逐渐发生了很大改变。在印度的旅行中,拉里对印度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印度哲学经典《奥义书》的影响下,拉里终于完成了自我构。后来拉里成为了西里·甘乃夏的信徒。这位大师劝导信徒们摆脱私心、情欲、声色的奴役,告诉他们通过静穆、克制、谦虚、退让,通过专心致志,通过对自由的孜孜向往,他们就可以得到解脱。拉里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安宁,自己之前的种种困惑都有了答案。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其最终目标应该是道德的,这样才能达到灵魂的安宁,实现与世俗的分离。从这方面人们也可以认为,在拉里进行自我构建时,也是寻找真理的过程。 三、拉里思想对现实生存的启示

《刀锋》的故事背景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拉里对当前阶段人们的现实生存仍具有较大的启示作用。当代人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困惑,从《刀锋》中,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这部小说为现代人提供了寻求自我的重要方式。

拉里对生命的疑惑很大部分来自于战友的牺牲。不同的生活环境,都会产生同样的疑惑。拉里所处的上流社会,人们过着奢华无度的生活,这与拉里追求的内心宁静格格不入。拉里认为,这样的生活不能诠释生命的真谛,为了追求自我宁静,他必须逃离这种生活。这种思想观念和现代人有诸多相似的地方,在城市化进程的大趋势下,很多人迷失了自我,他们想逃离这个物欲横流的环境。有学者说道:他们已开始发觉,在物质上的每一个进步阶段总是为另一次更惊人的浩劫带来更大的可能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并不会真正逃离,大多数人缺乏探索全新生活方式的勇气和动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得过且过,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苦苦挣扎,埋到人群中随波逐流。拉里的故事提醒着人们,只有自己才能赋予自身生命活力,有舍才有得,敢于放弃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

在世界多个地方旅行后,拉里最终在印度宗教中找到自我救赎之路,这对当代人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难以两全的当今时代,拉里虽然寻求到了精神解脱,但是并


不是选择出世,尽管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但仍坚持本身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当代人有较大的示范作用。他作为这种理想生活的践行者,可以为当代人寻求心灵的解脱提供借鉴。

作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西方人,拉里最终在东方文化中实现了自我构建,这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文化的没落,东方文化散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今天,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人们都要保持一颗公正之心。文化本身是全人类的遗产,不能一味厚此薄彼,而是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选择性地吸收优秀文化。东方文化救了拉里,帮助他实现了心灵的自我救赎,这对于当代人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在多元文化融的当今时代,人们要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在相互的对比中不断反思,为自身的不断完善寻求精神支点。人们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寻求自我的突破。 四、结语

毛姆平和的叙事方式和灵活多变的创作风格被后人学习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刀锋》属于毛姆后期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成就,与他的创作风格密不可分。毛姆在现代主义这一新的思潮风行日盛的环境下,对这一新的思潮勇敢跨越。在创作中坚持以现实主义为主。尽管这一跨越存在缺陷和不足,但是却为后人留下了可追随的足迹,并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2eb6714b3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a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