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以载道 厚积薄发》,欢迎阅读!
文以载道 厚积薄发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课堂气氛沉闷,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觉得,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下面是我的一些构思。
一、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例如,教《扁鹊见蔡桓公》时,我让学生搜集出自《韩非子》的小寓言故事,例如:滥竽充数、拔苗助长、自相矛盾等,学生就会发现原来这些耳熟能详的小寓言都是出自《韩非子》呀,就会对同样出自《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有了不少兴趣。
二、强化诵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
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再如《扁鹊见蔡桓公》一课时,文中人物形象特点鲜明,所以,我就试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是情景剧表演,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把握了人物形象,也深刻理解了“讳疾忌医”的寓意。
诵读可以说是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如果有条件能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光学不积累,能力如何提高?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如笔者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以《晏子使楚》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此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还要系统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给学生讲好教材,成为学生得力的引导者。如此,学生才会深深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爱上文言文的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265858880eb6294dd886c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