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位忠实的朋友》的文化语境解析

2022-12-22 13:31: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一位忠实的朋友》的文化语境解析》,欢迎阅读!
语境,忠实,解析,朋友,文化
《记一位忠实的朋友》的文化语境解析

作者:晏虹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1



要:《记一位忠实的朋友》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篇散文佳作。虽篇幅短小,却意味深长。希腊神话、希腊悲剧、莎士比亚以及对死亡的思考等文化元素点缀其间,展示出伍尔夫深邃广博的文化魅力,既为文章增色,亦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记一位忠实的朋友》 文化魅力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被誉为“20世纪最佳女作家”,是“意识流”文学在英国的代表作家之一。她才华横溢,写小说、文学评论,也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共有三百五十篇之多。这些作品是她小说创作间歇的“副产品”,其以高度的文化修养、轻松的笔调、精致的文笔写出她个人的各种细腻的人生感受,也因此成就了她散文大家的声望。《记一位忠实的朋友》记述了家中一只宠物狗沙哥从年幼到生命终结的故事,篇幅虽然短小,却叙事详尽;看似平凡,却见微知著,传达出深刻的人性哲理,是英式散文的佳作。本文尝试从其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语境入手,条分缕析,以更好地领略这篇散文的意涵及伍尔夫本人丰富与深邃文化底蕴。

一、希腊神话

伍尔夫天资聪颖,才学广博。虽然她生活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因性别而没有机会入学受正规教育,却有幸在家坐拥父亲的书城。父亲的藏书很多,她在那里取自己所爱,自由地浏览和阅读。她一生的阅读量非常人可比,尤其熟读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并由此滋养了她非凡的智慧、品位、才情与独创性。伍尔夫开篇借用一只端坐在主人家地毯上的波斯猫的冷眼旁观,道出人类在形成自己的文明之前,尚在穴居、饮血茹毛之时,曾尊奉猫的祖先为神灵(比如古埃及人),如今却将这神明驯养在家中作为宠物。紧接着伍尔夫道出依据希腊神话,诸神创造了人类,教会人类各种生存技能,而如今人类反倒要教导众神如何高雅地喝茶——要加块糖(It is one of the refined sins of civilization, for we know

not …who it is Pan, or Nymph, or Dryad that we have trained to beg for a lump of sugar at tea)。希腊神话是欧洲文化的源头,黑格尔谓之欧洲人的“精神家园”①。伍尔夫信手拈来欧洲人耳熟能详的希腊神话中的典故,不动声色地委婉地暗示了现代人类理性文明的自负。

二、希腊悲剧

希腊悲剧中的合唱队给伍尔夫以很大的启迪。合唱队会在幕间出现,一边跳舞,一边唱歌,歌词的内容既可以向观众解释剧情,亦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伍尔夫在文中以“我”的身份出现,既是一位旁观者,亦是一位讲述者,类似一个希腊合唱队的角色,当沙哥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她会站出来,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伍尔夫选择用“他”而非“它”来指代沙哥以表示她对任何生命都充满了人性的尊重,用“王室”(royal)“尊贵”(homage)等高雅、正式、人性化的措辞来描绘沙哥的血统纯正,品行高贵,是全家人最忠实的朋友。他身价不菲,家人颇以他为傲,甚至觉得男女主人的称呼(his masters and mistresses)亦为不妥,而宁愿自谦为沙哥的伯父母(such a title though was absurd where Shag was concerned, so we called ourselves his uncles and aunts)。美好的岁月一过经年,一只新来的、年轻的、迷人的牧羊犬成为沙哥的克星。面对挑战者,老迈的沙哥极力维护自己的地位,有时也不惜屈尊学牧羊犬的样子,笨拙地抬起一只僵硬的手让“我”握住来博“我”一笑。那一瞬间,熟知沙哥独立品性的“我”眼泪差一点夺眶而出(It almost brought the tears to my eyes)。这


样的瞬间对于敏感的伍尔夫而言,是她创作的灵感,而她也最擅长去捕捉这种“意识层面的重要瞬间”②。她认为这“瞬间”是感受的“瞬间”,是想象的“瞬间”,是意识思维的“瞬间”,也是理性与感性交汇的心灵的“瞬间”,作家的任务就是去抓住生活中这样最细致的情节与印象,写作也因此才成为最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伍尔夫用轻灵的笔致展示出这样的瞬间,以其丰富的寓意,真切的情感,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而伍尔夫以这样的叙事方法将沙哥的命运与自己的观察与感受叠加在一起,也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是人性悲剧的经典。就是在那样的一瞬间,沙哥的举动令“我”想起了老李尔王(I could not help thinking , though I smiled, of old King Lear)。此处伍尔夫言及于此,再无赘语,却意味深长。屈尊模仿毕竟非沙哥所擅长,亦非王者该有的风范,他最终决定要背水一战:两只犬滚作一团,毛发乱飞,鲜血淋漓。但无论如何,胜败的裁决权掌握在人类手中。在他和牧羊犬一番大打出手之后,家人决定送走沙哥,理由是沙哥已经历过他生命中的辉煌,现在该让位于新来者了。读者可以想象离家的那一刻,沙哥的内心或许就像出让王位后满头蓬乱白发的李尔王,在黑暗的旷野中流浪,顶着暴风雨,对着苍天呼号,绝望地控诉他的人类至亲何以如此背信弃义,何以如此虚情假意,何以如此冷酷无情。伍尔夫当时作为旁观者,对此的看法是虽然家人的做法有些不仗义,但,或许,也还是可以谅解的吧The decision we came to was base, unjust, and yet, perhaps, excusable. The old dog has had his day, we said, he must give place to the new generation)。语气中带着些许的迟疑和不安。那么这个决定终究是理性?是冷酷?这尚是个问题。

四、死亡

死亡是悲剧永恒的主题。高贵的王者最终无辜地死去,其命运令人同情和怜悯。冥冥之中在他生命即将终结的那一年,沙哥自己找回了老主人的家,最后是在走向主人家花园过马路时,一辆驶过的马车结束了他的生命。存在主义把死亡看作悲惨的宿命,伍尔夫却认为死亡令生命更灿烂,因为死亡可令精神永生,令生命永恒。③因此她对沙哥生命的结束没有哀怜,唯有欣慰——即使活着,也不会快乐了,那就让它结束吧(The blind, deaf dog neither saw nor heard a hansom; and the wheel went over him and ended instantly a life which could not have been happily prolonged)。多年后,当伍尔夫自己不想再忍受病痛折磨时,她在遗书中写下了同样的话,之后将自己思考与创作的一生淡定地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我要纵身扑向你,我不曾失败,也不曾屈服,啊,死亡!”④伍尔夫的创作时期主要集中在欧洲“一战”之后与“二战”之前,家国动荡多难,加上自小的病痛使她很早就对死亡有了过多的思考,并将其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沙哥的死令伍尔夫对死亡有了新的领悟,是沙哥有意或无意地伴随了她心灵的成长。伍尔夫最终超越了生死,学会了直面死亡,选择向死而生。

五、结语

家人就这样告别了一位忠实的朋友。在铭记他的美德之时,读者也在反思,在一个人类主宰的世界里,动物身上与生俱来的、神秘的、浪漫的、富于情感的本能,不正是人类最缺少的感性因子吗?相比较之下,人类的理性思维是多么的冷酷和无情,这或许也正是人类创造文明必须付出的代价。沙哥之死令伍尔夫不再纠结,她用文章结尾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尾实际上也就这一句话——沙哥的命运、结局,过错皆不在犬(So we say

farewell to a dear and faithful friend, whose virtues we remember and dogs have few faults)。收尾自然、含蓄、意味深长。沙哥的生命虽然结束了,其忠实的美德却为人类所铭记;伍尔夫的生命虽然结束了,其深邃的文化魅力却在作品中获得了永生。希腊神话、希腊悲剧、莎士比亚、对于死亡的思考等文化元素如散珠碎玉般点缀在文中,增加了文章的光彩人文厚度。这是身为散文大家的伍尔夫刻意在漫不经心中留给读者的回味。




{1} 〔德〕G·W·F黑格尔著,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231页。

{2}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翟世镜译:《论现代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版,第2页。

{3}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著,曹元勇译:《海浪》,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63页。

Virginia Woolf: The Wav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World, Inc.1931,110.

者:晏虹,硕士,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西方文化与美国史。

辑:李珂 E-mailmzxslk@163.com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23ae000f5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b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