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幺喜龙书法艺术特色》,欢迎阅读!
幺喜龙书法艺术特色
打开文本图片集
幺喜龙,1950年生于沈阳。现为辽宁省政协委员、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先后在中国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美术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地举办个展。出版有《两体注释千家诗》、《幺喜龙草书唐诗三百首》、《幺喜龙书法作品集》、《辽宁博物馆藏幺喜龙书法作品集》等。
看幺喜龙的书法,不难发现幺喜龙的书法本身已经预示了他的书法才能。甚至可以说,幺喜龙的书法是学者论“气”理论的最好诠释。“气韵是生命力的升华。就道家的思想而言,也可以说是生命的本质”最早在书画艺术中出现的与“气”相关的概念大概是“骨气”了。“骨气”也是在魏晋时期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实际的人物品藻风气相关。梁钟嵘《诗品》即谓曹植之诗“骨气奇高”。就在同时,梁武帝萧衍就在《古今书人优劣评》里评说:“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里提出了著名的“六法论”,其一则为“气韵生动”,其二则为“骨法用笔”。及至唐代,著名的美术史家张彦远在《历代书画记》中则发挥为:“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而无其气韵,具其彩色,而失其笔法,岂曰画哉?”“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大诗人杜甫有两句诗写出了中国艺术的时空意识:“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中国传统人物画强调“传神”、“神气”,而山水画则重视“意境”、“气象”、“境界”,花鸟画则侧重于“意趣”、“生机”、“写生”,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气韵生动”这一千古之绳律。但对这句话的理解却颇有分歧,概而言之,主要两种意见:其中是认为这句话是对画幅整体性感受的概括;其一则认为“气”和“韵”是要分开来解—气胜者壮美,韵胜者优美。而幺喜龙的书法对于这二者的意见深有领悟。
荆浩说:“生死刚正谓之骨”,明确地赋予“骨”作为一道德力量存在的含义。较之西方美学的“崇高”、“情致”等范畴,“骨”似乎更集中更深刻地表现在个人品质上;同时,在西方美学中,“崇高”和“秀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而“骨”则在大节不亏的前提下并不排除种种不同形态的美的结合;故“骨”又有“奇骨”“天骨”“隽骨”之分。“骨法”使中国艺术批评家的眼光变得深刻而精细。中国书法名作《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显示了大气磅礴,雄浑道劲的风骨;同时颜真卿雅好神仙的趣味造就了一种“潇澹”的笔意,使他的忠义之气得到了调整和补充。至于他那夸张的笔法,则表现一种嫉恶如仇的强烈倾向。正是这种以“骨”为主导的多种审美追求的结合,使得颜书至今仍为中国书道的最高典范。“而最早在书画艺术中出现的与‘气’相关的概念大概是‘骨气’了。‘骨气’也是在魏晋时期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与其当时的人物品藻风气相关。‘魏晋风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人之‘骨气’。如无‘骨气’,亦算不上有‘风度’。换言之,玄远之中必有骨气作为根基,才是魏晋风度。”
幺喜龙的长卷《草书古文观止》、《草书唐诗三百首》具有这种骨气和风度,因此幺喜龙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他的书法艺术灌注了更多的生气。《草书古文观止》、《草书唐诗三百首》无疑体现的是幺喜龙天地情怀,书法中所折射出的流光溢彩,精美性灵,动人心魄,其中饱含着更多的是幺喜龙对生命的深切感悟和理解。幺喜龙的书法不仅营造了美妙的意境,更映照的是他的一种文化精神。
幺喜龙的书法体现出“骨气”,体现出刚与柔、动与静,用笔用墨、结体、布局等因素而言,有着一种雄浑、疾捷、倚侧、疏润、流畅、奇险。“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幺喜龙书法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书法“寓刚健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幺喜龙把“气韵生动”这一凝聚着中国人的生命情调的美学概念置入现代生命哲学的视野中,以“生命哲学”这一具有强劲穿透力的现代精神来透视中国文化精神。“气韵生动”就是“生命的节奏”或有节奏的生命。这个命题所表达的是宗白华美学的一种基本理念,是他对中国艺术经验
的简明概括,也是他思考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支点之一。对于幺喜龙而言,“生命”和“节奏”,显示了中国书法的内在动力结构。将“气韵”把握为“生命”与“节奏”,这首先是借取了西方生命哲学这一思想资源,在生命意识的烛照下直探中国文化精神。
幺喜龙用他对书法的“真”和其博大的艺术个性,艺术精神,弥补了人们对于其作品技法的要求,在他身上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了作为书法艺术家幺喜龙的本真。颜真卿的人格是幺喜龙的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他要超拔,逐渐升腾,接近大师颜真卿的感觉。当我们把幺喜龙称为著名书法家时,不要忘记他首先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做人要做颜真卿那样的人,楷书负载着幺喜龙的理想。所以,幺喜龙把理想搭乘在楷书艺术的船上,后业又签转到草书,章草艺术的载体上。终于,到目地时,下船的人是理想主义者幺喜龙。
(作者为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d1bf1e93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