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岛简介(旅游参考)》,欢迎阅读!
青岛简介
胶东半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中镶嵌着一个美丽的城市——青岛。青岛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是中国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
青岛的地理信息
青岛市的地势为北部海拔较高,由北向中部和西部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地区和胶州湾沿岸地区地势较低,青岛北部及东南部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崂山山地就在此,该山脉越胶州湾伸向胶州、胶南境内,崂山是道教名山,崂顶为全山最高处,海拔1133米,也是青岛市最高的山峰,在全省居第二高度,仅次于泰山顶峰(1524米),是我国沿海诸山中最高的山峰。
青岛海岸线总长730.6公里,北起即墨市的金口,经崂山区、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城阳区、胶州市、黄岛区,南至胶南市宋家岭。海岸多为曲折的岩岸,海岬与海湾交替排列,共有49处海湾。胶州湾是青岛市最大也为山东半岛最大的海湾,南北长32.5公里,东西宽28公里,面积达436平方公里,胶州湾内有轮船驻泊的良好条件。青岛沿海有众多沙滩,不少已被开辟为海水浴场,海边还有不少滩涂,有些已开发为盐田或海产养殖场。青岛沿海岛屿有52个,面积都不大,距陆地较近。多数岛屿进行了开发利用,是开展海洋旅游的一方新天地。 青岛的旅游景观
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星罗棋布的山岗低丘散布于青岛市区,楼宇依地形而建,红瓦屋顶错落有致,连同蜿蜒起伏的街道和葱绿的树木,构成青岛市区独特的地理景观。
青岛近代历经沧桑,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景观,根据景点的分布和文化内涵,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四大区域,即:西部旧城区(西方近代城市风貌)、东部新区(现代化国际城市风貌)、市区腹地(胶东民俗文化风貌)、郊区(历代文物古迹风貌)。到青岛来游览,既可享受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风光;又可在观赏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中产生深层次的思索和启迪,因而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概括来说:青岛岬湾相间,沙软滩平,海岸曲折,城伴海生,海增城色。崂山,山险峰秀,空旷幽远,鬼斧神工。八大处欧式建筑,造型别致,红顶石墙,精巧玲珑,各具风韵;宗教建筑别具韵味,市区的天主教堂、崂山的道观庙院、珠山佛寺尼庵,其建筑造型迥异,气氛庄严肃穆、空灵圣洁;名人故居多而密集国内罕见。民俗景点分布广、传统悠久、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物古迹遍布辖区各市、区,使青岛更加古朴凝重、清幽典雅。东西文化在此交融、相得益彰。
青岛气候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四季分明,夏短冬长;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降水适中,热量充足;春夏多雾,冬春风大。青岛夏季较内地短,一年平均只有80天,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最热的8月平均气温为25.1摄氏度,由于受海洋影响,比较凉爽,是人们避暑,疗养和游泳的最好季节。 青岛的历史
青岛昔称胶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议决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翌年,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强占胶澳,并强迫清政府于1898年3月6日签订《胶澳租界条约》。从此,胶澳沦为殖民地,山东也划入了德国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胶澳,进行军事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为收回青岛进行了英勇斗争。1919年,由于青岛主权问题,引发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迫使日本于1922年2月4日同中国政府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同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胶澳,开为商埠,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其行政区域与德胶澳租界地相同。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青岛解放后,改为山东省省辖市。1981年,被列为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4月,被列为全国14个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10月15日,被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2月,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c3fd2c3169a4517723a3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