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2022-04-01 12:1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欢迎阅读!
鉴赏,诗歌,古代,总结,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题目。

二、看背景

三、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修辞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⑼反语,讽刺。

五、看意象,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先分后总式。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3、先总后分式。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渔家傲 秋思古诗赏析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写景是为了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8251a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