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分享:“仁”的根本问题

2022-08-26 00:07:2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分享:“仁”的根本问题》,欢迎阅读!
论语,根本,笔记,读书,问题
《论语》读书笔记分享:“仁”的根本问题



今天的读书笔记,我主要来分享一下论语第一章《学而》里面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有子这个人物的问题,第二个是关于“仁”的根本问题的思考。当然,这些思考也借鉴了别人的看法,同时也包含了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多包涵。

我们大家都知道,《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事迹的书。而有子很明显是孔子的学生。据考证,有子姓有,名若,相传比孔子小三十多岁。《论语》里为何称呼别的学生字,而称呼有若为有子呢?有人认为,这大概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是可能跟《论语》的成书有关系,或许《论语》就是有若的学生编纂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得了有若称有子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若跟曾参一样,在孔门弟子中属于大贤者,能配得上称“子”。当然,我比较认同第一种说法,毕竟第二种说法是缺乏史实依据的。

有子这段话的核心是“孝弟”为“仁”的根本。在《论语》中所讲的“孝”特指孝顺父母,而“弟”指的是敬爱兄长。乍一看,这两件事仿佛是我们每个为人子女,为人兄妹都在做的事情,为何会是仁的根本呢?要知道“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能称得上“仁”的人,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那么,这里的“孝弟”就不能简单地理解了。


我们都知道,在封建社会里,“孝弟”是跟“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儒家经典里就有《礼记》和《周礼》,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做了相当复杂细致的规定。“孝”和“弟”自然也有明确的规定,并不是所有人的人都合乎“礼”的规定的。因此,孔子说“仁”的时候,还有一句叫做“克己复礼”

那么,有子在这里说这段话,把“仁”说的这么容易实现,是何原因呢?我们不妨回归原文来分析一下。有子这段话里其实是有一个隐含信息词语的,那就是“好作乱者”我们都知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了几千年封社会的正统思想。其原因在于儒家思想完全有利于统治者维持社会的稳定。比如,这里把实现“仁”说的这么简单易行,让被统治者感觉很容易实现,不就少了很多威胁统治的反对者了吗?要知道“好作乱者”明显是不符合“仁”的基本要求的。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手段来愚民,禁锢百姓思想,而儒家推行的“仁”,其实是最有效的统治手段。

当然,在新时代谈“仁”,我么一定要跳出阶级社会弊端,把重点放在个人修养方面,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5b0b01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