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威廉·福克纳小说的现实意义》,欢迎阅读!
威廉·福克纳小说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亚珉,汪徽,吴建兰
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16期
赵亚珉 汪徽 吴建兰
内容摘要: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以虚拟而神秘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描写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对南方传统价值的破坏及给南方人带来的精神痛苦,批判了美国清教、白人种族主义及现代工商业的丑恶,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对逝去的南方文明表达了批判和反思,期待对人类社会进行有益的拯救,实现一个作家的神圣使命,这一点对现代中国有着一定的启迪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文学理想拯救
一个经常被谈及的话题是:学文学有什么用?文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对此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赞同其中一种说法:文学通过否定给人以理想,作家经由超越给人以希望。[1]美国著名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1897—1962)即是如此。福克纳通过其文学作品,对美国的清教、种族主义和南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了有力和不懈的批判,以浓郁的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揭示了文学的真谛,阐释了文学与理想、拯救的密切关系,给当代中国人与中国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精神启迪。
一、福克纳作品对现实的否定
福克纳是“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2],其文学成就足以与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媲美。[3]他出生于美国南方的腹地密西西比州[4],其作品多以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杰弗逊镇为背景,以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和生活为题材,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美国旧南方社会和南方人的精神危机,反映了美国南方贵族地主阶级的衰落和传统价值标准的破产,南方严肃的种族问题及暴发户的不义致富等,充满了一种难得的否定与批判精神。
福克纳一生创作颇丰, 《喧嚣与骚动》是其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小说,标题出自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麦克白》中一段著名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 充满着喧嚣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这部小说描写了美国南方没落地主康普森家的家庭悲剧。老康普森不关世事、恋酒贪杯,康普森太太则自私冷酷、怨天尤人。在他们的四个孩子中,长子昆丁绝望地抱着南方的旧传统不放,以至最后投水自杀;女儿凯蒂风流成性,因辱没了南方淑女身份而流落他乡,沦为妓女;次子杰森自私贪婪,毫无人性;三子班吉则干脆是个十足的白痴。相比较而言,杰森是“康普森家第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却“不仅与康普森家划清界限、独善其
身”[5],而且顺应时势,与无情无义的斯诺普斯家族同流合污,从而成为资产阶级“ 新南方” 思想观念的代表。杰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唯利是图分子, 干尽不为人耻的勾当:对妹妹凯蒂充满怨恨、狠心敲诈,私吞妹妹靠卖身换来并让其转交的女儿抚养费,对白痴弟弟班吉百般虐待,对父母不管不问。小说的结尾是这个无耻的舅舅被自己的亲外甥女小昆丁无情报复, 她偷走了杰森的所有存款,与一个过路艺人私奔他乡。该小说是资本主义金钱世界的一首哀歌,是对旧贵族精神的没落和资产阶级道德沦丧的深刻挖掘。很显然,金钱已经取代了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家庭这个原本应该是充满幸福和体现温暖的场所变成了一片“ 荒原”。[6]
在福克纳眼里,正是利欲熏心的“斯诺普斯”们以及日益渗透美国南方的工商资本主义摧毁了南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当今世界沦为一个精神荒原; 而人类要战胜斯诺普斯主义,必须依靠人身上的传统美德以及“人类昔日的荣耀”。正基于此,作家要在揭露和批判
传统本身的罪恶的基础上重构传统价值观念。福克纳认为这不仅是他的神圣使命,更是一个作家“特殊的光荣”。
二、福克纳作品对人类的拯救
福克纳曾借一个小说人物之口抒发了对南方的热爱:“这片土地,这个南方,得天独厚,上帝曾为之有精巧的设计,它有可供游猎的树林, 可供垂钓的溪流,可供播种的沃土,生机勃勃的春天让它发展,漫长的夏天让它成熟, 明净的秋天带给它收获,短暂温和的冬天可以让人和动物休息”。[7]与二十世纪许多其他大作家不同的是,福克纳很少外出,而把南方视为自己永远的归宿,在这片沃土上辛勤地耕耘着。福克纳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超越自己的感情而清醒地看到自己所热爱的故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借助其人物塑造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沙多里斯为例,作家怀着复杂的心结一方面把他塑造成了一个勇敢、顽强、具有高度荣誉感的旧南方的英雄,另一方面则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的冷酷无情,特别是其种族主义的残忍本质。在福克纳看来,正是这种残忍本质和对人性的践踏导致沙多里斯的毁灭和旧南方的崩溃。[8]
福克纳是一位充满南方悲剧激情的作家,他对蓄奴制、对南方庄园入木三分的描写将读者带回到十九世纪的南方,让读者从衰落与繁荣、破败与豪华的对比中领略南方的发展趋势和旧制度的罪恶。[9]其作品除了对旧制度和骑士精神的批判外,还有表现南方种族纠葛的系列小说《去吧,摩西!》,再现内战与重建时期南方景象的《未被征服者》,揭露南方新贵族暴发秘密的“斯诺普斯”三部曲等等。与其他美国南方作家一样,福克纳站在人道主义、理想主义的立场上,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及其对人类世界的戕害,其作品中充斥着对罪恶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可谓一片可怕的亟待拯救的荒原景象,用意是“清除污秽,让心爱的故乡变得干净一些。”[10]
对严肃的作家来说,写作是一种斗争,批判更是一种责任。[11]另一位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借助其名著《老人与海》传达了与福克纳同样的信念:“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福克纳深信:人类只有通过与自身命运的不懈抗争,才能获得终极幸福。而所有否定、批判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拯救,拯救人性、拯救社会、拯救人类世界。福克纳的另一部小说叶我弥留之际曳中描绘了本德仑太太在弥留之际达到的澄明境界袁并且在其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叶掠夺者曳中显示出少有的轻松幽默袁试图在为笼罩着一片阴郁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界带来一个温馨而圆满的结局。[12]福克纳用虔诚的努力捍卫着自己所坚守的信念。福克纳曾说院野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冶野我拒绝认为人类已经走到了尽头袁人类能够忍受苦难袁也终将获胜。[13]
据不完全统计袁福克纳在其作品中对叶圣经曳直接和间接的引用达379 次之多。除此之外袁他还塑造出许多隐射叶圣经曳人物袁尤其是耶稣的艺术形象袁比如叶喧嚣与骚动曳中的班吉袁叶八月之光曳中的克里斯马斯袁叶去吧袁摩西浴曳中的艾克等。毫无疑问袁这些隐射具有批判和拯救的双重意义袁隐含着作家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三、结语迄今为止袁福克纳是中国学者研究最多的一位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野他的作品在现代文学中最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冶。福克纳创作世系小说之时,正值美国旧南方被工业化社会所取代,南方人的心灵充满不安与骚动之时,他的创作突出反映了南方人特有的心理状态,夹杂着批判、同情、怜悯、怀旧与反思。福克纳描写了南方的痛苦与历史负担,但他并不悲观,而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对人类世界的拯救。他力求用文学去改变社会,让光明照进黑暗的现实。福克纳的影响启示人们,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只有以理想来观照现实,书写人类的不幸,挖掘人性的缺陷,揭露社会的弊端,才能探索出拯救的路途,实现人类诗意的栖息,这是研究福克纳对于现代中国的有益启迪。
参考文献:
[1]汪涌豪.什么是真文学?[N].光明日报,2014-12-12.
[2]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3.
[3]Tate, Allen. Essays of Four Decades [M]. Chicago: The Swallow Press, 1968: p.578.
[4]马克斯威尔·盖斯默.危机中的作家[M].纽约得顿公司,1971:145.
[5]威廉·福克纳.喧嚣与骚动[M].李文俊,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4:366.
[6]毛信德.美国小说发展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331.
[7]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43.
[8][14][15][16]杨金才.新编美国文学史.第3卷.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48,356,357,340-341.
[9]史志康.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15.
[10]苏鹰等.精神世界的孤独图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00年图说.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14.
[11]任良耀.批判仍是小说的一种基本职能———从哈代、福克纳和马尔克斯艺术世界比较中得到的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9-53.
[12]威廉·福克纳.掠夺者[M]. 王颖,杨菁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13]威廉·福克纳.受奖演说[C].张子清,译;载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M].李文俊等,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433.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中的理想主义研究”(13WWB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1e4246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