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2022-12-09 12:07: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乡土,中国,感悟,心得,笔记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读费孝通先生之《乡土中国》,虽仅粗读了一遍,但已收获颇丰。接下来谨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三个部分简略谈一些话,有发自内心的感悟,也有引名家之言作为支撑,思路混乱,望谅之。

在读到开头,我就被费孝通先生对于教师这一光辉职业的看法所吸引,特于此引先生之言,此部分算个开头,大抵是和乡土中国这个名词无关的。我并不认为教师的任务是在传授已有的知识,这些学生们自己可以从书本上学习主要是在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作为教师的人就得带个头。费孝通先生作为大儒大家,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提及在当今看来都如此前卫的观点着实让我惊讶。初读此书,竟难有陌生之感,若非书中所述之人、之事、之言皆为早期之物(此处的早期可追溯至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我都难以发觉此书出版至今已有七十余年。

先生在序言中提到,他做出了一种不成熟的、局限于客观条件的尝试。尝试什么呢?尝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按先生所陈观点,大抵可以说乡土中国,是生长在中国基层的传统社会的骨子里并从骨子里散发出的能够影响、支配、作用于中国社会的体系之说。那么接下来,我将说一些关于乡土中国的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方面的内容。

谈及乡土本色,农耕应该可以是我们民族确和泥土分不开的文明乃至成就,它深刻地存在于我们的观念之中,不论时间、不论区间,我们的思想中总会

1 / 3




对农耕青睐有加。耕作离不开土,老农也就如半截身子长在了土里。从土里长出来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会受到土的束缚。土如同中国众生的血液,联结了上亿人,像宗族血亲般,只是各立门户,各具情结,其差异最重表现不外乎地域上的、以山川河流勾勒分壑的各自乡土文明。

但其中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与工业文明及游牧文明不同,中国的群居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上千年的农耕社会所独有的一种聚合性的生产征和扎根于土地的文化乡土气息。因为农耕,所以人口流动性很小,乡土社会生活是富于地域性的。而说到这种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一个熟悉社会有陌生人的社会无需选择的生活环境,意味着没有陌生人的规模内的社会文素材库m.bsmz.net逐渐形成了中国格局地域特色又充满浓厚人情的乡土社会。费孝通先生特此提出在乡土社会法律(也可以说是成文的规则)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的信用并非对于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文字下乡时,费孝通先生着重强调了农村人(一为乡下人,无贬义之意)并非无学习文字之天赋,实为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群,在这个社群的范围内有惯常使用或约定俗成的特殊语言或称为方式文字在表达意思时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非在乡土社会中最为合适的交流方式。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再论文字下乡算得上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社会文化符号之基础与其发展的补充。我个人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及的先有了语言,构建了交流的象征体的理解是:先有象征体系再有概念,然后积累经验,在唯物论里是不成立,但在文化中这种认识是可行的。象征即是语言,先有了说,才在后来有了存在的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1146e4d2c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7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