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22-08-14 05:16: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新时代,路径,自信,增强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青年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力军,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则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及其表现,从激活传统文化宝库,构建学习优秀传文化氛围;弘扬革命文化,讲述革命故事;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探析文化自信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



一、文化自信的理论内核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社会科学中,文化的定义不胜枚举,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宽泛的本质和一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当人们试图去苦苦追寻时,它除了在我们手里,别无去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认识文化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产物,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由此可见,文化自信是一种对历史的肯定,对国家与民族发展起点、进程与未来的肯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往开来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是我们中华儿女的财富与文化自信的根本。 (二)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纵观人类文明史,是碰撞、冲突、融合与发展的。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抵御外来文化冲突的重要支柱。从国家、民族层面讲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民族自豪感、自尊心的重要表达;从个人层面讲文化自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信,价值观的形成与提炼依托于一定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文化自信不等同于夜郎自大,盲目崇拜,而是客观地认识、反思、批判、吸收、创新,立足于时代发展的客观实践所构建的社会认知,是中华民族正视自我、面向世界,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及其表现 (一)对传统文化寡见鲜闻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中断了,丢掉了,文明也就消失了,人民的精神支柱必然崩塌。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包括诗、书、礼、乐、画、对联、汉字、民风民俗等等,国外许多专家、机构、学者穷其精力研究中华文化,然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大学生片面认为传统已经过时,是与潮流格格不入的。例如韩风、欧美风的流行,韩剧、美国大片、日本动漫、欧洲神话的风靡,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的风行,以夏商青铜、诸子百家、汉服、唐诗等为重要代表的中华文化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被人所淡忘。书到用时方恨少,最近几年国学热的现象折射出当今大学生对传文化的了解之浅。

(二)对革命文化逐渐淡忘

中华民族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同时是一部中华儿女的抗战史,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让中华民族富强起来的进程,同时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革命文化,传承着革命精神,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传承的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追求。革命文化在近代史纲要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普遍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不感兴趣,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初衷、历史使命、革命精神不甚了解。笔者在红岩村的一次见闻,大约是二十几个大学生的观光团,听到几个学生在议论江姐是小说虚构的人物。对历史的虚无,对英雄人物的歪曲,对革命文化的淡忘,何其悲哀。

(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触心理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受到了一定攻击,由于


青年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存在不稳定性、可塑性、两面性的特点,反对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借机在校园蔓延。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拜金主义、过度消费、崇洋媚外、个人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的毒瘤必然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思想的旗帜倒了,行动的指南必然迷失。存在部分大学生否认列宁的灌输理论的正确性,更有甚者将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认为是教学”“洗脑教育。内心的抵触产生片面的否定,否定的根本是由于不了解,只有收起抵触心理去拨开迷雾,看清楚西方扭曲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才能接触真理。 三、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分析

(一)激活传统文化宝库,构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文化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一个民族无形的价值,无形的财富是沉睡的,是需要根据时代发展进行继承、发掘、创新的,文化资源只有被科学化开发、有序推开,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以中国诗词大会、风华国乐、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为代表国学节目,引领了人们的共鸣,更加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国学之美,响彻时空。以此同时,传统文化应该真正走入高校,走入课堂,走入生活,高校应该开设国学课、书法、茶艺、民间工艺等选修课,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工作者在汲取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的同时,应该生动的将中国故事带入课堂,将中华文化历史、发展、价值等等讲给学生听。 (二)弘扬革命文化,讲述革命故事

弘扬革命文化,讴歌英雄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第一,推进革命故事进校园,通过发现革命好故事、参与好故事、演出好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将革命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丰富大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润物细无声。第二,增强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吸引力,花式点名龙袍讲课为代表的课堂教育手段的创新,打破了死板的课堂氛围,在学生出勤率与课堂积极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第三,通过重温革命圣地的方式,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迹。时代的发展,完全重温长征路已经不可能,但是红色经典一日游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是值得商榷的。高校可以根据时代和自身发展条件,例如国家振兴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战略等,组织大学生长期调研、学习同一个地方,感受革命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在实践中将革命精神与新时代精神洒在祖国的热土。

(三)树立正确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重要动力,缺失理想信念必然导致价值观的错误,文化自信是促进理想信念坚定的重要引领。第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显著的手机控,对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求知欲,同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通过提升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引导力,让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二,丰富大学生文化精神产品,例如《国家宝藏》等大型节目,弘扬了中华文化,增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将文化转化为情感的认同,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转化为了行动的习惯。第三,高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凝心聚力,引领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信念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连。 参考文献

[1]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1-10-16001.

作者简介:李光明(19933,,河南安阳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建超(19911,,重庆开州人,硕士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f743abce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