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比较

2024-02-04 02:50:2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比较》,欢迎阅读!
边塞诗,高适,岑参,比较
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比较

高适和岑参两个人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都曾投身战场。不可避免的,他们的诗歌有其相似之处。 1)他们的诗歌题材都比较广阔:都在诗中抒发了自己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边地生活十分艰辛,战争十分惨烈,士兵们都很思乡。他们也都描述了边塞的风俗风光,民 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2)场面比较宏大:多描写壮丽景色。

3)感情基调比较昂扬:气势很强,比较上进。

就内容言,高适诗歌不如岑参诗歌丰富,而岑参诗歌则不及高适诗歌深刻。岑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的是在边塞风光、边塞生活的描写。“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入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分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一幅边地雪景。充满着异域情调和浪漫色彩。高适的边塞诗则以思想深刻见称,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比岑参的诗更强烈。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燕歌行》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孤城的献身精神。更更可贵的是同情下层士兵,还通过对比,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难怪使士兵们“至今犹忆李将军”。这种前后呼应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视士兵如草芥的将军的强烈遣责。使诗的思想性更为深刻。 风格言,高适诗歌雄壮中有悲凉,岑参诗歌则雄壮中见奇丽。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就创作方法言,高适诗歌“尚质主理”,侧重描写现实,以现实主义为基调,而岑参诗歌则“尚巧主景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对唐明皇因美人误江山的恨,唐明皇因江山杀美人的恨,爱人间生死永隔的恨„此诗不是纯粹的讽喻诗或爱情颂歌,它是暴露和歌颂的统一,讽喻和同情的交织,既是对唐明皇误国败政的遗恨,也是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全诗通过精巧独特艺术构思,准确把握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层展示就好比情景再现,牵动人心。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故事从这里开始,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统领着全文。而唐玄宗本人既是悲剧的承受者,又是悲剧的制造者。紧接着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反复渲染了唐玄宗的杨贵妃之后的荒淫无度。三千宠爱集于一身,姐妹弟兄都封了大邦,一家门户生光,“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用夸张的手法不无讽刺的介绍了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恃宠而骄的妃子。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诗人以“情”为中心,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先讽后赞,先华艳后凄婉,这里面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描绘的极其生动,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情节更是婉转动人、缠绵悱恻,不愧为千古绝唱。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dbe1e3561252d380eb6eb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