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汶川大地震的启示》,欢迎阅读!
汶川大地震的启示
汶川大地震是天灾,更是人祸。我们缺乏一种寻根溯源、标本兼治、未雨绸缪型的抗震机制。我们的文化缺乏内在的整体协调性,这种隐藏的不和谐是阻碍我们的社会走向和谐的最顽固的势力。我们的文化必须变革,这种变革必须与政治的、经济-社会的变革同时进行。在这种变革中,我们将渐渐地拥有一种整体思维能力和习惯,我们的社会将渐渐地培育出一种具有内在整体协调性的文化,并形成与这种文化相适应的寻根溯源、标本兼治、未雨绸缪型的社会运行机制,其中当然也包括这样的抗震机制。
标签:汶川大地震;和谐;文化;变革;抗震机制
单之蔷指出,对于自然灾害,我们应战的模式一成不变。“譬如说2008年初的雪灾和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的抗灾模式何其相似。甚至向前追溯,和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的应对模式也很相似。……对于天灾的挑战,我们的应战越来越程式化,流于形式。”他说这种模式就是鲧用堵的办法治水的应激型模式,“是当灾难发生时,冲上去,迎战”。禹治水则与鲧不同,“禹是寻根溯源、标本兼治、未雨绸缪型”,“其实大禹治水的精髓是:治灾是一种常态。平时若灾时,灾时若平时”。[1]遗憾的是,禹治水之后的中国社会,几千年来仍然沿用鲧治水那种显然不够明智的自然灾害应对模式。这是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的文明的缺憾。它同样表现在与应对天灾的模式如出一辙的我们这个社会应对“人祸”——诸如煤矿爆炸和食品安全事故等等的模式。
汶川大地震是天灾还是人祸?乍一看是天灾。可是,“近10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死于地震人数最多的国家。从地震造成的伤亡情况来看,汶川大地震仿佛就是海原大地震、唐山大地震的重演。……1923年,日本关东,东京、横滨一带大地震造成了14万人死亡,然而从此之后,日本地震的死亡人数陡然下降,无论多大的地震,死亡人数再也没有超过1万”[2]。这样一对照,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汶川大地震是天灾,更是人祸——地震本身不会杀人,杀人的主要是地震时建筑物的倒塌。地震并不必然造成建筑物倒塌,倒塌的往往是那些没有达到抗震标准的建筑物。在汶川大地震中,“坐落在山沟里的汶川县城在地震中受损惨重,城区的房屋倒塌了三分之二,其余的房屋也严重受损,映秀、卧龙等8镇和周边高山上的村寨基本夷为平地。派往现场的摄影师说,因为建筑质量和房屋结构的区别,有些轰然倒塌的房屋像是被定点爆破,而它周围质量较好的建筑通常是墙体开裂,建筑还完整地矗立着”[3]。
这些建筑物的倒塌存在着某种必然性。首先,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行为阻碍了对建筑物抗震标准和配套规范——它们为保护人的生命而制订——的严格执行。而在这些标准和规范制定以前修建的房子,尤其是普通百姓自己雇人修建的房子,为了尽量节省成本,往往更达不到抗震标准。其次,破坏人与自然和谐状态的片面发展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震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川盆地多山,为了获得更多土地,人为地大量挖掉山的斜坡,贴着陡直的山体修建房屋、公路等。自然斜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后,扩大了发生泥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c81559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