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与舞蹈的关系

2022-08-01 08:03: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舞台美术与舞蹈的关系》,欢迎阅读!
舞台美术,舞蹈,关系
舞台美术与舞蹈的关系

舞蹈与舞台美术的起源

中国古代学者认为艺术基于表现情感的需要,并认为出现了诗歌、音乐以后才出现舞蹈。但西方的艺术史家认为舞蹈是艺术之母,先于音乐、绘画和诗歌等,是最早起源的艺术形式,因为舞蹈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的媒介和工具。在远古时代,人们在打鱼狩猎、节日庆祝和祭祀中,用手拍打,用脚踩踏,同时伴以呼喊,在漫长的岁月里形成了连续重复的动作,并有一定的节奏,于是就产生了最原始的舞蹈。关于舞蹈的起源,各流派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起源于原始人的巫术和祭祀活动,也有学者认为原始人对各种动物的模仿产生了舞蹈。但不管何种学说,都表示舞蹈的出现早于诗歌与绘画,是最早的艺术形式。 舞台美术可以说是和舞蹈的出现同步。原始人在身体画的图案,头上戴的羽毛,身上穿的短裙,手里拿的木棍或其他道具,这些就是最初的舞台美术。古希腊时期,已经可以看到服饰、化妆和道具等舞台美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早期对酒神的祭祀有一种方式,就是每年的冬季大批不同年龄的妇女组成酒神的女祭司,打扮成神的侍女,爬进特尔菲城上面的帕纳苏斯山。她们穿着宽大修长的白色亚麻衣服或披着斑斓的兽皮,头戴青藤编制的花冠,手持酒神的神杖,在火炬的照耀下,敲锣打鼓,翩翩起舞。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描述这一情景时说:“在火把的簇拥下,他酒神高高地站在帕纳苏斯山的双子峰上。美丽的仙女以酒神女祭司的身份围着他跳舞,山下的泉水叮咚作响。”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扮演者正是通过各种舞台美术形式努力营造出酒神独特的艺术形象,带领他的女信徒彻夜狂欢。随着古希腊戏剧的发展,建在山坡空地上的剧场歌舞场开始出现,那时两三个演员就演完一出戏,这就需要不断更换服装和面具来扮演各种戏剧人物。而为了方便演员换装和休息,人们开始在舞台里搭建更衣棚,因为棚的正面对着观众,从观众的角度来说,更衣棚也是舞台的一部分,或者说是舞台的背景。随着临时的更衣棚发展为固定的建筑并被很好地装饰,布景开始成为戏剧演出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的最后一部作品《信女》在表演时,舞台布景会由皇宫突然间变成一片废墟,这种快速而巨大的布景的变化,说明那时的舞台美术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舞台美术对舞蹈的作用

舞台美术包括服装、化妆、灯光、布景等,是舞蹈重要的伴同物,它们直接参与舞蹈表演,对舞蹈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演员穿戴的服装和饰件就是舞蹈服饰。根据舞蹈的内容、舞蹈者的身体形态等不同要求,舞蹈服饰提供了戏剧发生的时代和地域以及戏中人物的性别、年龄、地位,甚至喜好和性格等信息,有助于观众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及意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第一次在芭蕾舞台上使用旗袍,三位女主角分别以红、黄、绿为主要的服装色系,用群舞演员的青蓝色作衬托,融入了现代元素的旗袍样式,鲜艳亮丽的色彩令观众印象深刻。演员们身着旗袍,尽显女性的高挑、妩媚,为观众展现了与西方传统芭蕾舞剧完全不同的审美情趣。而化妆,如古希腊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中国戏曲


中演员画的红脸、黑脸,是最直接地表达、装扮或者美化剧中角色的手段。不管是服饰和化妆,还是中国戏曲中程式化的、夸张的手法,其目的都是塑造人物形象,渲染舞台气氛,帮助观众尽快进入剧情,欣赏舞蹈,理解舞蹈的内涵。

现代意义上的舞台灯光出现较晚。莎士比亚时代,欧洲剧场只能使用蜡烛和油灯,工业革命以后改用汽灯。直到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舞台灯光技术才发生质的飞跃,一时间花样繁多,发展迅猛。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脑控制系统和激光技术的运用,使得舞台灯光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为舞蹈表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照明效果。舞台灯光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有学者认为灯光是舞台的灵魂。灯光师可以根据舞蹈作品内容,利用主光、辅助光、逆光、追光、脚光、特效光等的变化,创造多维时空,营造气氛和情调,突出舞蹈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让演出的场景更加生动,使观众能通过光色展开联想,发掘演出人物要表达的内在情感,抓住舞蹈的内在含义与重点。舞剧《阿诗玛》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全国赢得多项大奖,独具匠心、构思巧妙的舞台灯光设计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灯光的视觉效果上,舞台美术家将整个《阿诗玛》的舞剧分为黑色、绿色、红色、灰色、金色、蓝色和白色七个舞段,每一个舞段里的舞台灯光色调随着舞蹈情节和气氛的变化而变化。绿色表示恬静祥和,红色表达欢乐,白色渲染凄凉与悲哀,灯光色彩的转变与舞蹈有力地结合在一起,演出令人叹为观止。

布景作为舞台美术,在古希腊的戏剧中就出现了。中国古典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通过演员的台词、唱词或者演员的动作说明剧中地点。但据现有资料显示,古雅典人在表演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等人的作品时,舞台上已有一座与神庙正面相似的建筑物,甚至有各种机械装置,其中的起重机式的装置,可以把演员吊起来再慢慢放下,使扮演宙斯、狄俄尼索斯等神灵的演员可以从天而降。16世纪,意大利出现透视布景;19纪,欧洲出现箱式布景,这些都可以简单地说明舞蹈发生的环境和地点。此后,写实布景兴起,舞台的布景要求接近生活,符合生活逻辑,比如用桌椅、门窗、花盆等表示屋子,用树墩、山坡、云朵等表示户外。《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布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芭蕾舞剧,飞檐式的平台、楼阁等中国传统民间建筑出现在布景上,44个大红灯笼、多层落地可活动的隔扇门、戏中戏的月洞门和中国特有的麻将桌,这些元素不仅表达了剧情发生的特历史时期和地方色彩,而且营造了中国封建大家庭阴森、沉闷的气氛。舞台布景的变换,还可以表示四季的转换、气候的变化。当然,也有人反对写实的布景手法,如德国的布莱希特,他创作的史诗剧常常用空白的布幕代表整个现实社会,试图以此让观众感觉到演员处于一个无限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7fb609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8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