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庾信的隔世情怀

2022-09-27 17:1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和庾信的隔世情怀》,欢迎阅读!
杜甫,隔世,情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杜甫和庾信的隔世情怀

作者:喻军

来源:《人民周刊》2018年第24

秦观在《韩愈论》中评价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这个评价杜甫是当得起的。既博采众长,又独辟蹊径,最后自成面目,是大师的一把标尺,杜甫概莫能外。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在诗的立意、用典甚至字句、句法上,深受南北朝诗人庾信的影响。庾信之于杜甫,有隔世的渊源,经有关学者统计,杜甫本人一生评价过80余位诗家,赞誉最高的仍是庾信,且出于仗义,曾为庾信被时人埋汰慷慨赋诗,打抱不平。

唐上元二年(761年),定居草堂后的杜甫创作了一组以诗论诗、题为《戏为六绝句》的七言诗,第一首即吟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前两句是对庾信诗赋尤其是庾信晚年作品的称道和点赞,后两句则别有深意。当时文坛有所谓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的流风,一些自命不凡的文人,言语文辞间常对庾信的文赋讥嘲菲薄。有感于此,杜甫慷慨陈词,加以驳斥,借《论语·子罕篇》所谓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的文意,表明自己的立场和看法。拿今天的话说,杜甫的态度是:以庾信的非凡成就,我老杜并不觉得他到了畏后生的地步,实际上是对时人不识庾信之才加以反讽,兼表不屑。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卒于770年;庾信生于公元513年,卒于581年,相距约200年光景,说杜甫是庾信的隔代知音毫不为过。杜甫对庾信的推崇,在当时也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甚至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担当,因为弄不好会引起一番口诛笔伐的心力消耗也未可知。以当时的舆论氛围,杜甫不见得能占上风,但理性的杜甫还是感性地出手了。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他赞美庾信的诗句竟得以千古流传,且成为一种铁板钉钉式的评价,后人只要一提到庾信,就会吟咏这几句诗,以佐证观点,传达底气。行文至此,不得不略费些笔墨,简要介绍一下庾信此人。

初唐时期的文坛,仍处在陈隋的余晖之中,诗人们的吟咏,仍未脱离浮艳柔靡的上官体和六朝遗风。到了初唐四杰,才有所开拓和尝试。他们标榜复古,厌薄齐梁,讲究风骨刚健的文风,但从根本上讲,并无大的突破。倒也正常,因为艺术的创新若理念现行,则创作实绩多半滞后;但创新意识的萌发和一种新的气象的形成,大凡都要树几个射击的靶子和批判的典型,否则就缺乏起始的力度和扩散的张力。

庾信很不幸,作为六朝文坛最后的大师,成了众矢之的。当时的史学家令狐德棻甚至恶评庾信其体以淫放为本,其词以轻险为宗,并称其为词赋之罪人;另外,庾信本人在由南入北后历仕数朝这个所谓大节问题上频遭非议(与汉武帝时李陵降于匈奴而终身未归故土的遭遇十分相似),当时人们还不能像后人那样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待庾信。纵观庾信一生,经历过两次大的变故:侯景之乱(庾信的丧子之痛,在《伤心赋》中有记录:二男一女,金陵丧乱)与江陵之乱。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一生又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7ceff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