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原文及翻译

2022-10-11 09:18: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寻隐者不遇,百首,唐诗,原文,翻译
唐诗三百首】寻隐者不遇原文及翻译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成仙回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做为抒情诗,却存有环境,存有人物,存有情节,内容极多样,其奥秘是独出心裁地运用了猜谜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反问于请问,几反问几请问。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走进“松下”问“童子”,称得上“松下”就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出外。“寻隐者不突遇”的题目已经交代确切。“隐者”出外而反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下“童子”的答语:“师成仙回去。”从这四个字而可以记起当时松下所反问就是“师往何处回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成仙回去”了,自然很想要把他打听回去。因而又反问童子:“成仙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无人知晓处”,又就是童子回复对方成仙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猜谜,至少须六句方能够抒发的,贾岛使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斟酌”就无此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洁,形象独特,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就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明暗最宜。不得志青松,悠悠白云,这紫与白,这吉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吻合。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图画,青翠森然中暗含无穷生机;而后却见到茫茫白云,深沉杳霭,寻得难


以,令人起至秋水伊人无处无迹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衬托出来作者感情的与物迁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作者简介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意词句锤炼,刻苦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长江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62f05b13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