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大学生抑郁症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欢迎阅读!
当代大学生抑郁症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领域、多方面的,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当代大学生抑郁症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方面进行分析。只有着力发挥互联网时代积极的心理效应,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通过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联动,才能有效预防当代大学生抑郁症的出现。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93-02
随着互联网时代下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承受着难以负荷的困惑与烦恼,大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若长期无法合理宣泄,就容易形成抑郁症,严重影响自身的成长成才。因此,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大学生抑郁症形成的影响因素 1.1 自身因素
1.1.1生活习惯与应对方式
当代大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大,容易造成生活习惯的紊乱。大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引发失眠,而长期睡眠不足,会提高抑郁症的发病率;一些男性大学生存在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而当其借助酒精、尼古丁来缓解其忧郁痛苦,反而会增加其烦恼和抑郁情绪而引发抑郁症;应对方式是指人们在面对应激事件时的反应方式。大学生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缺乏应有的社会经验和阅历,面对超出其负荷的压力容易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如遇到困难就逃避、退却,一经失败就萎靡不振、自卑自责,因而容易罹患抑郁症。
1.1.2认知与归因因素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误区和认知曲解,普遍地对生活经历产生扭曲的体验、消极否定性的自我评价以及悲观无助等负性情绪[1]。据调查,在自我成就和人际关系方面,患抑郁症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及歪曲的认知;有研究表明:正常大学生比患抑郁症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归因方式。积极的归因具有引起正向的情绪,增强人们的自我效能感。而抑郁症大学生往往将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内在因素,长期采取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损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家庭因素 1.2.1家庭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这一重要生活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个性特征,而沟通不畅、充满“战争”的家庭环境则会严重阻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也产生直接影响。如果父母间关系冷淡、经常吵架,对孩子态度冷漠或粗暴,长期生活在这种缺乏和谐的家庭氛围当中的孩子,性格孤僻、胆小自卑、不愿与人交往,甚至还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抑郁症也会由此产生。 1.2.2应激事件
应激性生活事件也是大学生抑郁症形成的重要原因。许多抑郁症患者在发病
前1年内遭遇多种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具有使患者精神紧张的性质,被称为应激性生活事件。据报道抑郁症发病前约92%有生活事件,其中丧失性和羞辱性事件更易促发抑郁发作[2]。大学生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去世或离别、遭受人格侮辱和身体伤害、生活环境变故等,都容易使其产生抑郁心境甚至罹患抑郁症。 1.3 学校因素
1.3.1对自身和专业的不满
考上大学的人都是相对优秀的学生,当他们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自己周围的人和自己一样优秀,甚至个别人比自己更加优秀。有的学生长相出众,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有的学生长相平凡,家庭条件一般。这些物质和外形上的差距都有可能导致学生心理上的落差和对自身条件的不满,从而产生抑郁情绪;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也会引发抑郁症。有的学生在考大学之前没有慎重挑选好自己的专业,到步入大学后才发现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从而产生厌学现象。这些大学生无法学会调适自身的厌学心理,长此以往便容易产生抑郁心理甚至罹患抑郁症。
1.3.2适应不良
首先,部分大学生对于大学校园这一全新的环境存在适应不良的现象。当代大学生对父母的依赖较为严重,除学习外的一切事务几乎都由父母一手操办,而大学生活要求其脱离父母生活上的照顾,凡事需要亲力亲为,因而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他们就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加之对父母的想念,容易逐渐罹患抑郁症;其次,大学生之间由于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存在较大差异,难免在班级和宿舍相处过程中出现不愉快甚至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容易引起愤怒和悲伤等消极情绪,最终引发抑郁症。 1.4 社会因素 1.4.1社会压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也相应提高了对于人才的要求,大学生需要同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这就给当代大学生增添学习压力;其次是就业压力,当前很多大学生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风险,即将毕业的他们奔波于各种招聘会和工作面试中,难免经历挫折乃至失败,产生心理落差的他们容易引发抑郁、自卑、愤闷等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和排解容易罹患抑郁症。 1.4.2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
大学环境的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大学生要处理好与舍友、同学、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难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大生自卑孤僻,不愿与他人交往,长期的与人隔绝会产生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但是大学生不善于处理和宣泄这些矛盾冲突和负性情绪,长此以往便容易由此引发抑郁症。同时,大学生抑郁症发病前的社会支持明显缺乏,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实际或看得见的帮助如物质的直接支持缺少;能感受到的被关怀、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程度明显不足;遇到困难没有采取及时合理的“宣泄”方式,一旦遇到挫折,倍感无助与悲伤,抑郁情绪无法排解而发生抑郁症[3]。
2.大学生抑郁症形成的应对措施 2.1 自身方面
大学生应学会自我调节抑郁心理的方法,控制和减少消极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调节抑郁心理的方法。同时,要善于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例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既可以改善长期紧张的精
神状态,还可以减轻心理压力,有利于提升精神健康指数。适当发泄自己的抑郁情绪也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如可以向家人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或者借助写信或者写日记、上网聊天发泄和释放内心的痛苦与压力。此外,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自身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保持良好心态,走出抑郁症的阴霾。 2.2 家庭方面
应获取抑郁症大学生家庭成员的配合与支持,鼓励大学生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帮助其进行行为训练,为抑郁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抑郁症大学生家长要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与谈心,通过耐心倾听,让学生敞开心扉,鼓励其说出内心真实想法,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宽容和理解。同时家长还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培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减少不良情绪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发挥正确的榜样作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推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3 学校方面
学校要对学生定期开展心理测试,并对心理测试结果出现异常的学生进行约谈,建立健康档案,对其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跟踪观察,及早发现其异常心理倾向。同时,高校辅导员应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主动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以及身心发展。辅导员还要建立班级学生心理档案,以便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疏导。辅导员要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班级学生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集体环境,积极鼓励同班同学之间友爱互助,有效预防大学生的抑郁心理。
【参考文献】
[1]马静静.大学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的研究现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249-250.
[2]刘晓华.生活事件与抑郁症关系概述[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3):347-348.
[3]王玲,陈怡华.师范院校学生抑郁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 603-604.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4cce9d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