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如梦令

2022-07-16 22:01: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李清照·如梦令》,欢迎阅读!
如梦令,李清照,宋·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〇如梦令: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所作《忆仙姿》词云:“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苏轼嫌调名不雅,改作“如梦令”。后周邦彦又改为“宴桃源”

〇常记:时常记起,难忘意。 〇溪亭:临水亭台。 〇沉醉:深醉,久醉。 〇回舟:乘船而回。 〇误入:不小心进入。

〇争渡:犹言怎渡,如何渡。争,与怎同。一说,夺路急归 【赏析】

此词为记一次郊游而作,首句“记”字足证。而冠以“常”字,时时念想,足见当时之乐。溪亭日暮,时间地点俱全。次句记事,酣饮甚欢,几不识归家路途。日暮未归,足见此间之乐,不思归也!三四句,玩赏兴致充分满足后,天色已晚,才登舟转棹,然而,沉醉且日暮,遂不辨来时路。五句,无意间舟入荷塘,荷叶相遮,怎生得出?故曰“争渡”。恰合词律,争渡叠之,又见焦急心情。正词人焦虑处,舟入乱荷,一群水鸟受惊飞起。小词到此戛然而止。留下飞白尽读者自行想象。

全词寥寥数语,未记如何宴饮,未叙如何到家,未述如何欢乐,只用“常记”“沉醉”“兴尽”“晚”数语,即尽写游赏欢乐心情。词人匠心独运,善于剪裁,截取日暮醉归、误入荷塘、惊飞水鸟的画面,稍加点染,即见此次郊游非比寻常、难以忘怀之处,使读者不仅如临其境,且似闻其声。

总之,此词虽未见深意,但写的简练、生动而传神,千载之下,引人入胜依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唐·韩偓·《懒起》(一作《闺意》“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枕痕霞黯澹,粉泪玉阑珊。笼袖香烟歇,屏山烛焰残。暖嫌罗袜窄,瘦觉衣带宽。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注释】

〇雨疏风骤:疏,稀;骤,急。指雨小风急。 〇残酒:残醉,残存的酒意。 〇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婢。 〇却道:还说。

〇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


【赏析一】

首二句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言浓睡,则昨夜风雨何以知之?故似无理。实则大凡惜花诗词莫不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明朝风起花应落,夜惜衰红把火看。冯延巳《长相思》“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以此观之,花在风雨中零落之意不难理解。但“浓睡不消残酒”亦写惜花之情则不易理解。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韦庄《又玄集》卷下庐鲍征君(文姬)《惜花吟》“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皆可为“浓睡”句注脚。易安咏红梅《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亦可视其自注。

三四句写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疾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红满目,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现的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形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词人颇为意外。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察觉,对海棠经雨后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对“海棠依旧”的不以为然。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于是自然带出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既是反诘侍女,又似自言自语。简短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忆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其的未亲睹故说话留有余地。同时亦暗含“必然是”“不得不是”之意。风雨无情,海棠虽好又岂能长开不谢。一语之中,含不尽无可奈何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精绝之笔,历来为人称道。“绿”指代叶,“红”指代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言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瘦”言雨后花朵因不堪风雨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极平常四字,经词人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而由四字生发联想,“红瘦”恰喻春色渐逝,而“绿肥”正喻初夏将至。如此运笔,实令人叹为观止。

【赏析二】

此词当属少女伤春之作,口气宛然,新颖别致。卷帘人谓谁,数百年来聚讼纷纷,未见定论;“红瘦”则双关,既指海棠,又喻少女,二者皆因惜春而“瘦”

惜春情绪多在暮春时节,词中虽未明言时令,但字里行间读者自能清晰感知,且甚有层次。从首句“昨夜雨疏风骤”即可体会这雨已非润物无声之雨了,而是“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绿肥红瘦”指海棠,而非初春时节桃杏枝头绿红相映。“红杏出墙”乃春来,“花褪残红青杏小”乃阳春景象生气盎然。待到海棠零落则如易安《好事近》词中所言:“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可见此词中作者以海棠之“绿肥红瘦”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伤春情绪。

伤春既与时令相关,那么交代时令不仅要有层次,且要紧扣伤春情绪,从而予人情深语工之感。起拍的“雨疏风骤”可谓晚春,与欧阳修“雨横风狂三月暮”所写乃同一时节,海棠飘谢亦当在此时。按花信风而言,春分一候海棠开,五日为一候。春分后之节气即清明。海棠开后一月即初夏,已是“开到荼蘼花事了”之时。诗词中所谓“花事了”,几为伤春之代名词,历来为之慨叹惋惜者甚多:周权《晚春》诗“花事匆匆弹指顷,人家寒食雨天晴”张炎《高阳台》词“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张另有《清平乐》词“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惜花伤春乃历代文人的一种思想寄托,其中往往包含社会的人生的深刻内容。如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绝非无聊闲愁。易安此词思想内容尽管有限,但对“花事”的关切,就是对青春的珍惜。把这种多愁善感,以貌似闲淡之景出之,既是词家秘钥所在,亦乃此词成功的关键所系。



【集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丽人杂记:苕溪渔隐曰: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宋·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绿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

○明·张綖·《草堂诗余别录》: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四:《花间集》云:此词安顿二叠语最难。“知否,知否”口气宛然。若他“人静,人静”“无寐,无寐”,便不浑成。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五四:李易安又有《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一:“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明·徐釚·《词苑丛谈》卷三·三四: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词云:“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喷金兽。佳节又重阳,宝枕纱幮,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政易安作也。李又有《春晚·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极为人所脍炙。明诚卒,易安祭之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妃之悲深。”文亦惨黯。惜其再适张汝舟,为世所薄。易安既嫁汝舟,与之反目,尝作札寄人曰:“猥以桑榆之暮景,配此驵侩之下材。见者绝倒。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前辈谓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固是确论。尤须雕粗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若“柳腴花瘦”“蝶凄蜂惨”,即工,亦巧匠琢山骨矣。

○清·黄苏·《蓼园词评》: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903082f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