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仔猪水肿病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对其进行诊断,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水肿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措施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致死性肠毒血症[1],也称猪胃肠水肿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主要以全身水肿和神经病状为特征,表现为四肢运动障碍、行走无力、瘫痪、眼睑和肛门水肿、体温下降、叫声嘶哑。潜伏期很短,病程为2~3 d,死亡率很高。发病慢的病猪精神萎靡,厌食,盲目行走或转圈,摇晃,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触之惊叫,口吐白沫,体温升高,心跳加快。眼睑、脸部、头部、颈部、胸腹、耳部等发生水肿;急性病猪5~6 h即死亡。 1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5%~30%,致死率高达90%以上。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该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2]。 2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显阴性。此类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在适当诱因(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的作用下,产生毒素,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即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以母乳而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 d,所以断奶后易发病。在仔猪阶段,猪胃肠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难以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因营养过剩而引起水肿病的发生。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肠道菌落失调。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饲料蛋白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消化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利于本菌繁殖产生毒素,诱发该病。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当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硒时,易诱发该病。仔猪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严防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及饲养方式。其他诱因如过早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等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也能使其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3临床症状
一是最急性型。本型少见,突然发病,卧地不起,全身肌肉及四肢抽搐,口角流涎,吐沫,呼吸极度困难迅速死亡,多数见不到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仅1~2 h。二是急性型。本型多见,常为急性发病,有的食欲减退或完全停止,体温一般正常,有的高达40.5 ℃,共济失调,无目的乱冲、乱撞或作转圈运动,有的两前肢跪地,后肢直立或四肢下卧,突然向前猛跃,不能站立或爬行,强迫行走时,四肢乱蹬。有时发生呕吐,皮肤有水波动感。其主要特征是:眼睑严重水肿,颈部、头部发“胖”或水肿,其次是神经症状:精神迷乱、共济失调。病程一般12~24 h。三是慢性型。本型少见,头部、眼睑水肿明显,精神萎顿,卧地不起。病初时及时对症治疗可痊愈。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病程2~4 d。 4病理变化
临床病理剖检变化:最急性变化不明显或不见病变,急性型和慢性型基本相似。主要剖检病变是胃壁水肿,胃大弯和贲门部水肿尤为明显,水肿部位明显变厚,切面见肌层和黏膜之间有无色透明的胶冻样水肿液,胃底弥漫性出血。肠系膜特别是结肠系膜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充血、切面湿润多汁。十二指肠及空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大肠黏膜呈卡他性肠炎。心包、胸腔、腹腔有较多积液。肺脏隆膨,肺胸膜下有散在的出血灶,肝脏稍有肿大,色泽变黄,有时可见其表面有不规则的灰白色病灶。脾脏稍肿大,有时可见脑膜水肿,脑干部有两侧对称的软化灶其他组织未见明显病变。病理组织学变化:该病组织病理学比较突出的病变为浆液性非化脓性脑炎、浆液性心包炎、浆液性变质性肝炎、浆液性脾炎、浆液性出血性淋巴结炎、浆液性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浆液性胃肠壁炎等。
5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诊症状、剖检变化可以对该病做出诊断。 6预防措施
一是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从7日龄开始至断奶后1周不要更换饲料,1周后采取逐渐换成仔猪料的方法,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二是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应高于15%。三是应用酸化剂。仔猪断奶后1个月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0%~1.5%的柠檬酸(乳酸和食醋也可),提高胃内酸度,对控制水肿病和仔猪腹泻都有明显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3]。四是补铁。仔猪应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钴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五是补硒。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添加剂,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对仔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六是药物预防。常用的药物有多西环素、氟苯尼考、新霉素、丁胺卡那、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对预防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一定效果。七是疫苗预防。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和厂家研制生产水肿病疫苗和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菌苗,所有这些疫苗都可预防仔猪的大肠杆菌病。 7治疗措施
可采用中西药物结合和对症疗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进行,及早诊断和早期治疗方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一是用20%复方磺胺嘧啶钠10 mL或六甲氧磺胺嘧啶10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 d;或5%~10%氯化钙和4%乌洛托品各5~10 mL,混合后静脉注射;或0.1%亚硒酸钠注射液深部肌肉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f60c3d24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