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张九龄幽人归独卧原文精选

2022-07-13 21:0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感遇张九龄幽人归独卧原文精选》,欢迎阅读!
张九龄,感遇,原文,精选
感遇张九龄幽人归独卧原文: 感遇·幽人归独卧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赏析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淡泊明智(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宁静致远(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飞沈理自隔)想更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何所慰吾诚?)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世了,这首诗该是他晚年心境的吐露。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比照。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文开出局面。


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水,也不敢回忆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燃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的处世真谛。然那么,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非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1-2]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那么,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奉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奉献尤大。?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2]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a059422d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f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