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同题美文各千秋—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语言风格浅析》,欢迎阅读!
同题美文各千秋
—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语言风格浅析
文/葛玮华
“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散文出现了很多佳作。本文从比较文学的视角,就俞平伯、朱自清两位现代文学大师的佳作、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盲风格方面进行比较论析.以期感悟现代散文之美。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朱自清和俞平伯都是著名的学者型作家。两人于1923年的一个晚上.同游南京名胜秦淮河并相约以同一命题各作一文。其时俞平伯在浙江做视学,朱自清在温州教书.二人都已在新文学的舞台上扬名立万,是用白话做“美文„‟的名家了。
此次同来南京,荡漂过六朝金粉的秦淮河似乎不可不游,既游秦淮.身为文人似不能无作。二人遂相约各做一文.以志其事。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这是二人自己命题的同题作文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尔后又同时发表于《东方杂志》上并且两人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写得文情并茂.流光溢彩,不愧为“珠玉之作„也难怪从此有了“俞.朱并称“之说。浦江清在《朱自清先生传略》中更盛誉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虽然题目相同.题材相同,思想内容也基本相同,但由于两人的个性和语言修养不同,即惯用的词语句式和表现方法等语言的风格手段和非语言的风格手段不同.所以形成的语言风格特色也就不同。本文在比较的视角中,就两位现代大师的同题美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从语言风格方面进行比较论析,让大家欣赏到现代散文之美。
一
在词语的选用上.朱自清一贯善于选用各种色彩词、盛音词等.写景抒情.委婉细致,绘声绘形,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如《荷塘月色》、《绿》等都是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如此,用了大量的色彩词、.音词描绘秦淮河的桨声、灯影,而且复盛形式变化多样。如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衬粉蔚蓝的天.颇像荒江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以此表现秦淮河夜色的朦胧美。朱
自清运用的盛词.如“淡淡“、“富富丽丽“,“郁丛丛„‟、“阴森森”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秦淮河在夜幕来临后的情景.其修辞作用主要是增强形象性、绘画美。同时他还善于化静为动,将寻常词语艺术化。如‟„任你人影的恤恤.歌声的扰扰,总像隔普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幕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的绿普”。这里“绿”字.是将色彩词动词化.即用一“绿“字则境界全出。又如写歌妓船上伙计兜揽生意卖唱的动作.他用“腻字说:“那人还腻着不走“。用一“腻‟„字简洁生动.非常富有表现力。而俞平伯文中却用“纠缠“一词。可见词语锤炼不同.语言风格有别。
而俞平伯在词语选用上刻意创新.文白交融,许多双音词语是临时组合,凝练形象.雕琢典雅。其形容性、动词性和名词性词语都这样描写.如用„‟倩笑“、“幻笑“等写笑容;用‟„怯热”、“绮恨”、明姿”等写情态和感情;用“绮思“、„哲思“等写思想活动;用“蹲踞、“颓驰“、.‟萦喧„‟、“蓬腾“等写动作行为。同时也大量使用现成的文学语言中的同素词、近文词,如“风华”、“年华“、“韶华“等准确恰切。在文中也大量穿插了很多口语化的语言.甚至把与人交谈的内容也 写了进去,如“先生.这是小意思““算了罢.就是这样算了罢“.“我们多给你酒钱.把船摇开.别让他们来哆嗦‟„等等.让人感觉真实、贴切.拉近了读者和作者交流的距离。所以,朱自清和俞平伯在用词上虽然有所不同.却各有千秋。 二
在句式选用上.朱自清非常讲究新颖„别致,给读者留下独特的印象。他尽量将判断、议论、说明性的“是„字句“在”字句等转换成描写句,这自然要用较多的形容描绘的艺术性短语来构
成形象化的句子。同时往往和描绘性辞格相结合.又非常口语化.自然流畅。如文章最后写道:“这是最后的梦:可惜是最短的梦!黑暗重复落在我们面前.我们粉见傍岸的空船上一星两星的,枯燥无力而又摇摇不定的灯光。我们的梦醒了.我们知道就要上岸了:我们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虽前面没有避开“是”字句,但后边用了较长的抒发自己此时此刻内心深处真实感受的描写句就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而且富有感情色彩.让读者读后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充满了无限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而俞平伯则综合运用各种句型、句式和句法手段.写景抒情.其中较多地运用感叹句和叙述句,与描写结合,并常用感叹句、独立语加强感情色彩。如
“哦!“、“吓!‟„、“看!„‟、“好”、“好自命为超然派的来看榜样!”等。同时长句、短句交错参差,富于变化。如„‟扮戏的咱们.散了场一个样,然而,上场锣.下场锣.天天忙.人人忙。看!吓!载送女郎的艇子才过去,货郎担的小船不是又来了?”“快开船罢!桨声响了。”他还用“诸君”等直接称谓读者的呼语,面对读者,如唠家常在文雅中又有通俗亲切之感.所以虽然用了一些新造的简缩的词语.却让读者读起来如话家常,自然平实。
三
在辞格运用上.朱自清善用新颖独特的比喻、比拟、通感、攀状、移就等手法写景抒情。朱自清常用博喻,即用几个喻体表现一个本体从多方面增强形象性.如“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粉; 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砾的老人。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美丽的贝壳一般。‟“„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粉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地缠粉,挽粉:又像月儿披粉发。而月儿偶然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这些兼用明喻和拟人手法就生动传神地画出了秦淮河月下夜色的美景。同时他容用“梦”之类的虚幻朦胧的事物作喻体来表现轻柔的美感。如“等到灯火明时:阴阴的变为沉沉了:暗淡的水光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粉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这个描写句由一个比喻又引伸出一个比喻.从明喻到暗喻,把读者引入梦一般的境界。
俞平伯也综合运用了比喻、比拟、通感、攀状等手法.但常和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这和朱自清的拟人比喻结合描写又有所不同。如在写到秦淮河特有的空灵夜色之赚胧美时说:“勉强哲学地说这或近于佛家的所调‟空‟,既不当.莽说它是„无‟,也不能径直说它是„有„。或者说„有„是有的,只因无可比拟形容那„有„的光景;故从表面看.与„没有„似不生分别。若定要我再说得具体些:铸如东风初劲时.直上高翔的莺牵线的那人儿自然远得很了知她是哪一家呢? 但凭那莺尾一缕职绵的彩线.便容易揣知下面人襄中,必有微红的一双素手,卷起轻峭的广袖,牢担荷小纸莺儿的命根的。……‟„这就是俞平伯式的哲理性比喻.同朱自清的描写性比喻风格迥异。
四
在表现方法上.朱自清虽免不了叙述(如开头写时间、人物等)同时也有夹叙夹议.但主要是以描写的方法来写景、抒情.而且是委婉轻柔地、细致逐层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道德观念和独特感受。所以总起来看.朱自清的文章是绚丽繁富、柔美平易的语言风格。
而俞平伯在文中也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方法,但哲理性的夹叙夹议篇幅较长,所以还有“主物主心的哲思”之类的语句。总起来看.俞平伯的文章的语言风格是疏放、典雅.而又带点通俗幽默.情理交融,引你去进行深沉的哲理思索,而不像朱自清的文章主要是引你去欣赏那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美感境界。
相对来说.两位作家相约为文.知人论文.在文中各有所长.互补文错。比如写到谢绝妓女卖唱,二人心态不同.语言表现也各有特色。
朱自清文中写自己内心不安时.对比地说:
唉!我承认我足一个自私的人!平伯呢,却与我不同。他引周启明先生的诗,“因为我有
妾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子女,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他的意思可以见了。他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孚重她们,所以拒绝了抢们。……至于道德律,在他是没什么的;因为很有茂视一切的倾向,民众的力蚤在他是不大觉着的。这时他的心意的活动比较简单,又比较松弱,故事后还怡然自若;我却不能了。这里平伯又比我高了。 而俞平伯文中对此却说:
说来也好笑,我的老调是一味的服,或干脆说个“不”,或者摇摇头,摆摆手表示“决不”。如今都已使尽了。佩弦便进了一步,他嫌我的方术太冷漠了,又未必中用,摆脱纠缠的正当道路惟有辫解。好吗!听他说:“你不知道?这事我们足不能做的。”这是诸拼解中最简洁,最漂 亮的一个。可惜他所说的“不知道?”来人例真有些“不知道!”辛负了这二十分聪明的反语。他想得有理由,你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事呢?……佩弦说他的足一种暗昧的道德意味,我说足一种似较深沉的冬爱。我只背诵岂明君的几句诗给佩弦听,望他曲喻我的心呐。可恨他今天似乎有些发钝,反而追看问我。
秦淮歌妓来与他俩纠缠不休对此,朱自清十分认真、拘谨和自尊,既同情她们沦落风尘的不幸,又受到内心“道德律”的压迫.拒绝了她们的诱惑和卖唱.陷入了理智和情感的“争斗“之中一时竟然难以排解这袭上心头的苦恼.“那不安的心在静里愈显活跃了„‟:而俞平伯则依照“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女人‟„的逻辑,持同情、超脱态度.所以事后还“怡然自若“。由此看来二人个{二不同,言语表现不同:朱自清性格内向,严于律己,心情矛盾,言语委婉:俞平伯蔑视一切,怡然自若.酷达开朗言语率直,真情外皿。俞平伯文章在最后“跋“中说
这篇文字在行篮中休.息了丰天,迟至今日方和诸君相见;因我和佩弦君有约,故侯他文脱稿,方才付印。两篇中所记事迹,似乎稍有些错综,但既非记事的史柬,想读者不致介意罢。至于把他丈放在前面,而不依作文之先后为序,也足我的意见:因为他丈比较的精细切实,应当使它先见见读者诸君。
由上可见,不同的作家有粉不同的语言风格。而作家语言风格是其语言运用中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实质是其精神个性和语言技巧、惯用手法的集中标志。朱自清和俞平伯这两位著名的现代散文大家,他们同题而作,各有千秋。但他们都写得“感人、续密、真实、细腻“. 使文章情景相生.风格不同之见竟弥漫粉一致的抒情效果,都是自己的“心的旅行“。我们则通过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文章的风格比较,真正领悟到散文之美。
作者简介:茜玲华,周口师范学院教师 编辑:李月
《文学》葛玮华《同题美文各千秋—朱自清、俞平伯同题散文语言风格浅析》p104-10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6262e3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