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学思想

2023-03-23 17:0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的教学思想》,欢迎阅读!
孔子,思想,教学
二、 墨翟和墨家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1、人性论:素丝说

2教育作用:推行教育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认为兼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教育。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3教育目的:培养兼士或贤士。标准是夺取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 (二)教育内容

政治和道德教育:兼爱、尚同、节用、非乐、非命、天志明鬼 科学和技术教育 ③文史教育

④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形式逻辑的教育 (三)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量力三、孟轲的教育思想 (一)仁政主张 1、制民之产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好的政治教育

(二)教育理论基础:性善论 (三)教育的作用和目的

1教育作用:扩充善性,致良知 2教育目的:明人伦 (四)理想人格:大丈夫 1、特点

①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

②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 2、实现途径:主要靠人的内心修养

①持志养气 ②动心忍性 ③存心养性 ④反求诸已 (五)教学思想:教学过程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①深造自得 ②盈科而进 ③教亦多术 ④专心致志 (六)社会分工与教育 四、荀况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社会群体

群是人类生存保障的一种形式。为维护群就必须“明分使群” ①人生存的重要形式或特征就是人的学习,从而善假于物 学习教育保证了人之群的实现。

③分工是人之群的保障,而学习教育则是社会分工之一。 (二)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1、性伪之分: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一是生理本能,二是目视耳见的感知认识能力

2、性伪之合: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因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认识被掌握之理。 3、化性起伪:通过环境(渐)、教育、个体努力(积)得以实现。 (三) 教育目的: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


(四)教育内容: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 (五)学习过程与思想方法 闻见:学习的起点

知(思维):兼陈万物而中悬衡,以把握事物及其关系;虚壹而静(大清明);

(六)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荀子把教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把国家兴亡与教师的关系作为一条规律概括出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荀况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 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五、法家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法家思想渐成的规迹是李悝、商鞅、韩非。 2、绝对的性恶论 3、禁二心私学

4、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六、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一)《大学》

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无论是作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还是作为“为学次第的”八条目,都着眼于人伦,以个人道德和社会政治的实现为目的,而社政治的实现也被看成是道德过程。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二)《中庸》

它主要阐述了先秦儒家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与大学互为阐发。 1、性与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2、中庸:两端执其中、中立而不倚、中和。中庸即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同时也是一种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方法。 3、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

依《中庸》之见,人们可以从二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进而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这就是自诚明,谓之性,或者尊德性。其二是通过向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这就是自明诚,谓之教,或者道问学。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对求知学习过程的阐述。 (三)《学记》

它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

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445ed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