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毛泽东《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

2022-10-14 12:1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毛泽东《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注释、翻译及赏析(通用)》,欢迎阅读!
赏析,古诗文,毛泽东,渔家,围剿
毛泽东《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注释、翻译及赏析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词句注释】

1、霜天:这里指冬天。秋冬都有霜,故可统称“霜天”

2、烂漫:光彩分布貌。3、天兵:指红军

4、霄汉:高空。霄,云气;汉,天汉,即天河。云气和天河都是在高空,所以用来表示高旷至极的天际。

5、龙冈:龙冈头墟的简称,地属永丰县。山峦重叠,形式极险。

6、千嶂:许多高山。宋范仲淹《渔家傲》“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7、张辉瓒: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兼任江西剿匪总指挥,俘虏后被愤怒的群众斩首,其头装在木笼内扔入赣江。

8、二十万军重入赣:敌人发动第二次“围剿”时,总兵力20万,何应钦任总


司令。

9、风烟:犹风尘。

10、天半:半空。

11、不周山:不周山为古代传说中的山名,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但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不周山具体在哪里有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帕米尔高原。诗人活用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在他眼里,共工是胜利者,是敢于革命的英雄,共工以头触山就比喻为红军将士最终将推翻蒋家王朝,毛主席不愧为一位有预见性的诗人,他在最艰苦的岁月已看到遥远的胜利的曙光。 【译文】

万千枫林被霜打过焕发鲜亮的红色,红军战士一腔怒火直冲云天。大雾笼罩龙冈深暗的连绵群峰,我军齐声高呼,前线杀敌并活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敌兵又来侵犯,狼烟四起遮掩了半边天。我将唤醒千百万的工农大众,同心协力齐努力,那时不周山下红旗遍插迎风招展。 【赏析】

此诗作于1931年早春,其时正值冬春交替之节令。毛泽东所领导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呈现出一派万千林木被霜染红,烂漫盛开之景。虽有寒意却处处给人有温暖如春之感,诗人笔下根据地的冬天生机盎然,就在这勃勃向上的画面中,冬日正义的肃杀之气正严阵以待。因为就在此时,在1930年的岁尾,蒋介石调集约十万大军


以伪江西省主席、国民党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总司令官,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向我们美好的圣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围剿”

这首词主要描写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的情景,同时展现第二次反“围剿”必将取得更大胜利的前景。词的艺术构思是两幅战争胜利的画面,运用烘染、写景、比拟等手法,把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写得形象感人,意义深远,气势非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1e0ff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