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

2022-12-09 21:2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欢迎阅读!
论语,孔子,形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孔子在《论语》中的形象

作者:康会和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2

要: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孔子的形象被不断塑造着。《论语》是一部以孔子为中心收集的言行材料, 是最能体现孔子形象的一部书。笔者通过《论语》中对孔子言行的记载,分析还原其形象,以求展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的孔子。 关键词:《论语》;孔子;形象

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儒学被历史上大多数朝代奉为治国之本,孔子也被尊崇为至圣先师,因此,孔子的形象也就开始了不断被塑造的历程,一步一步走上了神坛,距真实的孔子越来越遥远了。《论语》是一部以孔子言行为中心收集的材料,是最能体现孔子思想的一部书,要客观地把握孔子的历史形象,就必须从这部书开始。下面笔者将粗浅地分析一下《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一、忧国忧民的政客形象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失范,人欲横流。孔子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危机,与弟子们一起研究救世良方,终于在借鉴西周周公思想的基础上创建了以为核心,包括仁、义、礼、知、信等在内的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并且一生都在为维护、宣传及实践这套伦理道德而努力。

在孔子看来,伦理道德是家庭和社会得以维系、安定和发展的根本,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范,君、臣、父、子的封建纲常要严格维护。如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时,他说: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也就是说要搞好统治,首先就得摆正统治秩序,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所在等级的道德行为规范去做事,才能天下太平、百姓安乐、长治久安。在这里他把君臣之间的伦理规范又放在了父子之上,由小家庭及大社会规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对于一切胆敢违背统治秩序,君臣伦理规范的行径,孔子都会给予猛烈的抨击。如季氏是大夫的级别却擅用天子的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就认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对仲孙、叔孙、季孙祭祀祖先完毕,擅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这篇诗来撤除祭品时,也提出了强烈的抗议: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论语.八佾》),并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感慨。

孔子认为行政手段是实践这套伦理道德的直接渠道。因此,渴望被统治者任用。50多岁时,带领弟子踏上长达l4年的周游列国的道路。每到一处都认真研究当地的政治,宣扬思想,甚至他还要冒着被权臣杀害的危险。虽然,没有一个统治者愿意采纳他的主张,但是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子从不气馁。他对弟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参政的激情来自于强烈的对现实的关怀,以天下为己任,从这个角度来谈,孔子是个不折不扣的政客。 二、修身养性的君子形象

据杨伯峻先生的统计,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了107次,几乎是出现率最高的名词了,可见,孔子对君子的推崇。如:《宪问》篇第28章: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日:夫子自道也,虽然孔子自谦说君子的这三样品格自己一样也没有,可他的弟子子贡却认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样品格正是孔子自身品格的写照。《论语》中多篇言论都可以看出孔子非常注重道德修养,把君子作为做人的准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舍利取义是成为君子的首要品格特征;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应该与相伴,无论是幸遇顺境,还是身处逆境;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贞而不谅君子仪态端正庄重,谦逊自律,克己奉公,不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在言语上应该出语谨慎,不打诳语,保持稳重可信的人格等等。

三、淳淳善诱的师者形象

孔子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地位显赫,他打破了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的禁忌,首开了私塾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从而使劳动人民也拥有了受教育的可能和权利。据史料记载孔门弟子多达3000,最出色的就有72人。

孔子教育学生的范围很广泛,既包括书本知识又包括品德修养、行为举止、人生哲理与信仰等。如《论语.述而》篇第25章记载了孔子教学的四方面内容:文,行,忠,信指的是历代文献,是书本知识的传授;行,忠,信显然已涉及到了人的行为、品格与修养,是德育方面的教育。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而有效,即把日常生活的任何场合都当成了课堂,把现实或过去发生的任何事件都当成了教材,在与学生的日常交谈与闲话中就对学生传达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从而启迪了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学生可以随时向孔子提问、请教,孔子也可以随时考察学生的志向、人品与知识。这对学生的人生观往往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和谐。在学生们面前,孔子既是严厉的老师,又是一位亲切随和的长者。孔子总是鼓励学生在自己面前畅所欲言,不必拘谨。如在《先进》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想让学生畅谈理想,为消除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他首先亲切地对学生们说道:以吾一日长乎尔,勿吾以也。谦逊随和、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要打破师生、长幼的界限,畅所欲言。 参考文献:

[1]黄伟林.《孔子的魅力》.漓江出版社.199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f17e70a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a.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