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朱门酒肉臭读音考订》,欢迎阅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臭”字读音考订
“朱门酒肉臭”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据宋人计有功所著《唐诗纪事》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谈及杜诗时曾如是说:“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串千古,(尔见)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白)。然撮其《新安史》、《石壕史》、《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由此可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早在唐代就是公认的千古佳句。然而对“臭”字的读音却莫衷一是,争议不断。因此对“臭”字读音的考证是非常必要的。
甲骨文字形 ,篆体字形或 ,《书?盘庚》中有“无起秽以
自臭。”疏:“古者,香气、秽气皆名为臭。”《说文解字》(许慎)解说:“禽走,臭而知其跡者,犬也。從犬,從自。臣鉉等曰:自古鼻子犬走,以鼻知臭,故從自。”朱骏声先生在《说文通训定声》说“人通于鼻者谓之臭。臭者,气也。”所以“臭”的本义是气味的总称。从造字法分析,“臭”是会意字。“自”的古义是鼻子,嗅觉器官。今天人们用来表示自己,但有时还要指着自己的鼻子,可能是古义无意识的残留。犬,是嗅觉很灵敏的动物,今天训练后的犬还广泛用于执行搜救、侦察等特殊任务的场合。
古诗文中有许多含“臭”读 作“xiu”(四声)字作气味讲的例子。《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臭”应读xi u,作“气味”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彼此发自内心的共同语言,像兰花一样清香。如果解为“臭味”的“臭”就错了。《孟子》“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红楼梦》“薋葹妒其臭,茞芟兰竟被芟。”《瑞鹧鸪》(张元干)“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後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臭味要须我辈人”即指气味相同,志趣相投的人。又如明代诗人叶敬来拜访友人时也曾写道:“未进君家门,先闻酒肉臭。”这里的“酒肉臭”显然是指酒与肉发出的香味飘溢于空气之中
杜甫的这两句诗中的"臭"一样也要理解为"气味"。首先从创作背景看,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天宝十四年的冬天。当时诗人由京城长安赴奉先探亲,路途所见景象,使诗人感受深刻:一方面是富贵人家的奢侈享乐,酒肉飘香,一方面是穷人啼饥号寒,抛尸荒野。酒肉飘香与荒野饿殍不正是形成鲜明的对照吗?其次从上下文的联系看,我们要注意,这里写的是冬天的景象‘“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酒肉飘香与荒野饿殍正符合当时的情景,
而酒肉发臭在那寒冷的冬天则不太可能。我们还可结合原诗的前后几句诗来加深理解,原诗还有"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重压香橘"等诗句。可见我们不能把这里的"臭"理解为"发臭",而要理解为"气味",而且是香的气味。再次从生活的常理看,以前的财主虽也有大鱼大肉吃不完,以至腐败变臭了,但不至于任其臭味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哪里有“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可言,况且酒也不会放臭。酒只会越放越香。最后从诗句格律看,因为“臭”在这里是名词,和冻死骨的“骨”正好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酒肉臭”和“冻死骨"都够成偏正关系,即酒肉的香味和冻死的人骨。
反观“朱门酒肉臭”的“臭”读作“chou”(四声)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一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字音、字义多有变化,常从本义转为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或一词多义。在漫长的过程中,文字的本义常被人们忽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理解,有时就难免弄错。二是许多的课本或翻译的书籍都解释为:“富贵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让它腐烂发臭(也不救济穷苦百姓);穷苦的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臭"解释为"发臭"更能表现贫富差距,更能表达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心理。三是有人可能引用《伤宅》(白居易)作旁证,全诗如下: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此诗中“臭败”与“贯朽”相呼应,且更能表现朱门大户“忍不救饥寒”的残酷本质。但我们欣赏古代诗歌,要尊重原作,要结合原作来理解,要依诗人当时的情境而定,尽可能接近原作的意思,不可望文生义,不能强行移植,甚至曲解原意。
我们对“朱门酒肉臭”的“臭”(xiu)字进行考订,需要严谨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方面,如果出现教师群体性的误读,结果就可能造成学生根深蒂固、难以修正的错误。一字虽小,而关系极大,为师者,当慎之。 附原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edd63e2a2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