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2022-12-13 10:14: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欢迎阅读!
西域,汉通,丝绸之路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三者之间因果相联,体现了中原王朝、匈奴族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3.学情分析:

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同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以恰当的评价。

通过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通过张骞、


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化学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5.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课的主题是中原地区与祖国西北边疆地区不可分割的联系和经济文化流。这一主题集中地体现在张骞通西域这一重点问题上。张骞的出使西域,最初是以寻找盟友夹击匈奴为目的。因为熟悉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同时伴随着同年卫青、霍去病在军事上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张骞在西域的活动明显带有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的政治经济交往和联系的目的(从出使的规模即可看出)此后,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日趋密切,终于形成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政治管辖。 “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子目。丝绸之路有海陆之分。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它从首都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行,经武威至张掖至酒泉,然后到达敦煌。从敦煌西去,经玉门关、阳关往西的商路有两条,一条走昆仑山北麓,越过葱岭到大月氏,再西行大秦,称为南道;另一条沿今天的天山南麓,越葱岭的北部,西向到达大宛等国,称为北道,再往西可抵大秦。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本课的难点。丝绸之路的得名,是因为中国的丝绸最初由陆上道路运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为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推动了东西文化交流,最显著的例子便是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目前,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专门学问。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如何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对当今的启示。

6.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发挥学生和教师双重作用,因此,我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促进为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 7.练习内容安排: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练一练: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 活动与探究

目的:培养深长辨证地评价历史事件,并联系现实,增强学习历史的现实性。 11页动脑筋: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在老师启发帮助下课堂口头完成 12页动脑筋:

目的:这道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由学生口头回答。 教学方法设计:(展示课件首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8ecb2a3531126edb6f1a10cf.html

相关推荐